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共同体与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教导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具体负责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小学“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高永平
副组长:迟阳功
成 员: 徐梁 赵俊卿 吕丽艳 吴志东
2、宣传发动。分别召开教师与学生会议,说明活动意义。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我们共同进步”、“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把每个班的同学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四至五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导师和助学者的身份进入到学生发展共同体中,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与学生发展共同体”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与“发展共同体”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此基础上,每班成立四至五个“学生发展共同体“。在“学生发展共同体“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要注意好、中、差搭配。各级部主任要会同班主任,将本班学生均衡承包给上述教师,并填写《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发展共同体汇报会,互通情况。级部要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级部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五自”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学生发展共同体的职责是:
1、要树立强烈的共同体意识,以共同体内所有同学的进步为荣。
2、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3、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4、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切勿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话和跟踪育导制度。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学校建立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每学期评比优秀学生发展共同体与乐于助人小明星、进步小标兵,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均进行隆重表彰,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2、按照《小学教职工考核方案》,参与承包学生的教师每人享受基础分5分。
3、以上学期成绩为基数,教导处和级部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提高情况,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教师考核挂钩。最高奖励3分。
4、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进行,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
4、政教处和总务处负责评价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等的检查,量化赋分,纳入学生发展共同体及教师考核。该项最高分为1分。
5、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反馈评价。教导处对教师每学期期末考核一次,共同体对导师满意率达100%得1分,90%以上得0.8分,80%至90%得0.6分。
6、在对导师的考核中,凡对学生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或学生对导师不满意的,每有一人次扣导师1分,扣满5分为止。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发〔20xx〕40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4号)、《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xx〕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9号)等文件精神,落实本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发挥教师队伍基础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育德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教师人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维护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将在全区中小学部分学段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指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举措,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快乐成长与身心健康。
中小学全员导师制是中小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教育现代学校治理制度。
实施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要求,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优化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压力和家长的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构建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一校一社”协同的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
(一)以人为本,面向人人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每个学生和每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全员育人模式,真正践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
(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等方面开展个性化、更适切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增强自信、激发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