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导师、学科教师三者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协同育人,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3)畅通家校沟通
通过家校适切的沟通,以减轻家长教育焦虑、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家校共育合力、强化教师主体责任、发现潜在不利因素、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4)达成”教考一致”
加强单元设计与作业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教考一致”。
学校将严格落实市教委关于减负增效和作业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完善作业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来源、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统筹作业总量、有效评改反馈,不得将作业任务、作业监督和批改等工作布置给家长。
学校教学和考试命题坚持“教考一致”原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难度。考试、测试内容不得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范围,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及科目,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难度和组织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开学两周内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开学初对于暑期作业未完成的学生不得简单粗暴的处理,更不能出现语言侮辱或体罚现象。不得对考试测验成绩进行排名。
(1)宣传启动阶段:
成立领导小组和行动小组、制定“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方案解读与宣传
(2)实施阶段:
完成导师匹配、导师专题培训、导师任务推进、领导小组过程性跟进
(3)总结反思阶段:
反思提炼经验,交流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整理归档
(1)学校完善优秀导师的绩效分配制度(绩效工资增量重点向承担全员导师制任务的优秀教师倾斜、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同上);
(2)创新保障制度和挖掘社会资源(导师工作尽责免责,尽职无责保护机制);
(3)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
自20xx年秋季开学起,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结合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已开展的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选学选考、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在所有年级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覆盖全体高中学生。
工作内容
(一)“一校一策”制定方案
全市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要因校制宜,“一校一策”制定方案。要根据办学实际和已有工作基础,对全员导师制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匹配机制、职责任务、工作要求、研训制度、激励保障等进行全面研究,编制形成本校的《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匹配机制
各校全体教师原则上都要担任学生导师,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由学校加强培养培训,在达到条件后承担导师职责。
学校可根据办学规模、师生比、师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导师与学生的匹配方式和配置比例,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采用意向征询、双向选择或利用社团等载体进行导师匹配。针对个别具有特殊指导需求的学生,可以采取“多对一”方式,匹配多名导师。
(三)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策略
两项职责:
1、成为“良师益友”。导师要成为所指导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
2、做好“家校沟通”。导师要做好与所指导的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减少“键对键”、增加“面对面”。为家长提供更适时、更正向、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反馈和建议,成为家校沟通的协调者。
三项任务:
1、开展家访。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学生家访,实现学生家访全覆盖,可以与班主任、学科教师等联合开展家访。
2、谈心谈话。导师每学年要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尤其是在开学前后、重要考试前后及学生学习、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并及时开展必要的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
3、书面反馈。导师在每学期结束时,围绕学生本学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积极肯定、正面鼓励、挖掘学生“闪光点”和提供成长建议为导向,撰写个性化《成长寄语》,向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反馈。
五项策略:
1、思想引导。
2、学业辅导。
3、心理疏导。
4、生活指导。
5、生涯向导。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分组细化及导师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轨道。
“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以宿舍和走读生两部分单独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
“全员育人”的涵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组内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情感交流与互助合作中不断进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二是根据班内教师任课情况,由学校政教处确定导师(原则上以文化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自荐,自荐者优先聘用;艺术班的专业辅导教师要安排聘用),相关导师都有责任组,都要对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并在责任组内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的专业发展。
“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责任心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师”的涵义: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等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着的教师。
四、 组织实施
1、 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2、具体分工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3、职责: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