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成长目标与检查表、家校联系手册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9、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深化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协同合作、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学生过度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长的教育焦虑,重构与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和谐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支持网和身心健康守护网,显著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行政中层
职责:主要负责对实施导师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审定学校导师制实施方案及导师名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现状、研究对策、梯度实施,定期开展导师制工作校本培训。
2、行动小组
召集人:
团队成员:陆秋芳(一年级)张慧(二年级)祝建斌(三年级)顾雄鹰(四年级)袁晓茜(五年级)李敏(六年级)陈春梅(七年级)徐一聪(八、九年级)各班班主任
职责:全面实施“全员导师制”切实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情绪变化,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及时形成破解问题的对策,形成闭环管理,为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生命成长与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人人成为家校沟通协调者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育人理念。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坚持因材施教,基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依托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适时开展个性精准的学生发展指导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五育”并举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突出重点,加强融合
坚持重点突出,强调导师落实育人责任的关键职责,促进全员与专任相配合、分工与合作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补充,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体中小学生搭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1、本着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精神面貌,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给予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优良影响、学生心理情绪的必要疏导及力所能及的课程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经常与结对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各任课教师保持联系。
3、熟悉掌握结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
4、经常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探讨教育对策并做好记载。
5、平时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主题活动,深入到自己辅导的结对学生,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6、发现并撰写联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做德育的有心人。
7、学期内完成三项“规定动作”,即:至少开展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一次书面反馈。即:每学期开学前、学期末,由班主任指导或联合导师共同开展一次学生家访,密切家校沟通;每学期重要考试前后、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故或情绪明显波动、学生取得个性发展进步等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谈话或开展家校沟通;每学期末,撰写一份个性化《成长寄语》,积极肯定、正面鼓励学生的闪光点。
在上述“规定动作”之外可以设置个性化的“自选动作”(如:与学生共进一次午餐,与学生参加一次小队活动等)。“自选动作”旨在充分发挥每一位导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因人而异的沟通指导,注重提高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学校落实导师制工作有四大重点任务:导师匹配、师生关系、家校沟通、教考一致。
(1)优化导师匹配
①双向选择——学校统筹,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多个志愿的双向选择,学校根据师生的意愿统筹匹配(主要匹配方式)
②教学载体——班级匹配,根据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等教学载体匹配导师,再进行剩余学生班级匹配(辅助匹配方式)
③随机抽选——培养感情,通过随机抽取导师盲盒等方式进行(辅助匹配方式)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是指导学生成长发展的根本前提。班主任、导师和任课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三种不同角色,明确职责。
①班主任:主要承担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文化建设职责,独立或联合导师开展学生家访和家校沟通。
②导师:尊重平等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精准陪伴指导,真诚可信的育人伙伴,与学生家长开展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
③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生本学科学业指导、学习辅导、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科育人工作。
以上就是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导师制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