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与心得

时间:2022-04-08  分类:总结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中国人,包括咱中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李端特别感谢在那一分钟里,为他加油鼓劲的人们。

“我们盲人感觉不到光亮,但是能感觉到声音,能感觉到那些帮助过我和一直支持我的人们,就像残奥火种在我的右上方,温暖着我右边的脸和我的心,那种感觉特别好!”

李端曾是篮球运动员,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此后,机缘巧合中,李端再次踏上竞技场。出众的运动天赋,让他在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残奥会跳远、三级跳远比赛中夺得冠军。

“我现在的心情和我当年在‘鸟巢’打破世界纪录夺冠的心情是一样的!”李端说,“感谢‘双奥之城’,感谢这么好的时代,让我有机会两次来到‘鸟巢’。第一次是参赛,9万名观众和我一起唱国歌,第二次是点火炬,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这个夜晚,为我们点亮了夜空。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与心得4

北京冬奥组委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13日在主媒体中心举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圆满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中国承诺,留下丰厚的冬残奥遗产,促进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

本届冬残奥会是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其中女性运动员人数创造了历史新高。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生动诠释了残奥运动的激情与希望。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所有大项的比赛,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创造了历史。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中国向全世界呈现了冬残奥会的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冬残奥会使用5个竞赛场馆和23个主要非竞赛场馆,都是沿用冬奥会的场馆。这些场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过程中,也都充分考虑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冬残奥会继续使用的场馆,更加注重无障碍环境建设,认真落实无障碍指南的规范标准。

在服务保障方面,本届冬残奥会参赛运动员以肢体残疾和视力障碍为主,充分考虑这些运动员的特点,努力从抵离、住宿、餐饮、交通、医疗等方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服务。

自2月23日冬残奥村预开村以来,医疗团队一共接诊了上千人次冬残奥伤病员,其中伤病运动员多达100余人次,累计转诊到定点医院救治也达到了100余人次。在冬残奥会期间,安排了50余人参与假肢、矫形器和轮椅维修的相关服务工作,累计提供了300多人次的各类服务。

在赛事运行方面,冬残奥会竞赛项目场地根据残奥运动员特点和竞赛规则也都做了相应转换和调整,这些都通过了国际冬季残奥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认证,竞赛器材按照冬残奥的标准进行配备。

张建东说:“无论是参赛运动员、随队官员,还是国际残奥委会的大家庭成员,都对北京冬残奥会的场馆设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疫情防控等给予高度评价,特别对场馆无障碍设施和赛区无障碍环境也都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真正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在冬残奥会筹办带动下,中国持续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定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无障碍环境均得到大幅提升。

据悉,目前各个场馆都在积极筹备尽快向公众开放的计划。

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与心得5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最后呈现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的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火种缓缓升起到“鸟巢”上空。

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北京2022年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排练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参与《圆舞曲》的编创。谈起《圆舞曲》的编创,她立刻一路小跑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表示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墙上的时钟还在滴答地走着,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早上9点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圆舞曲》的结束时间总是出现“拉晚”两个字,“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半夜)2点。”

磨破的舞鞋是她们的勋章

“她们又来擦地板了,鞋都磨破了。”夜里十点半,刚转场来到模拟场地,看着躺在地上的演员,工作人员不经意地说。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穿着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要演员躺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脚趾头调皮地说。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她的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我们出发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欢送仪式,春节还寄来了零食大礼包。”学校的关心让她们备感温暖。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

没有一名演员退出

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的协调一致,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成功展示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才能做到“人椅合一”。

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精神状态都高度紧张,尤其是还没经历过重大演出的四队学员。一天半夜,正在睡觉的郭京乐突然坐了起来,嘴里说着梦话“好累啊”,学员刘嘉星梦里坐起来打着节拍,嘴里说着“一二三四,错了错了”。同住的老师都被吓了一跳,开心一笑后转而又心疼这些刚读初三的学员。四队是艺术团2019年面向全国招收的附属学校学员,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重大演出。

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很多演员都曾有过怨言,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李文倩老师的暖心鼓励,大家的互相打气,最终让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3月4日晚,她们舞出了一副流动的冰雪美景,冬残奥之花在“鸟巢”盛开,火种在洁白的冰雪仙子中点燃。



-->> 2/2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与心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与心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