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时间:2022-06-13  分类:总结
敬佩和感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这位令人敬佩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

好奇和惊讶,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写着:“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上睡不着,为着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感觉雷夫老师很有个性,尽管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我一下就对这些产生好奇。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很想要去阅读它的心理需求,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叹息和洗礼,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

希望自己能将书中所学,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教好孩子,让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更优秀!那么,我相信,我们的教室里也会发生奇迹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五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位平凡的教师在讲授自我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其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细细想来,其中还是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是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

捧起这本书,总是为书里的某个细节所感动,甚至有时会有一种恨不得立刻就要去尝试一下的冲动。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教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一个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教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会施魔法的教师?读完再来反思自我的教师主角,不自禁地感叹:做教师就应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追求的教师!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雷夫教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教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教师的教育梦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教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可是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身,但班里的孩子们叫苦连天,包括自我的孩子也很成问题的教师,即可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仅有40平方米。

雷夫也是在标准化测试的大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径”,即实现了“终身性”教育,也没有影响应试的效果。引起我心灵微震还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断思考的态度。因为对工作的爱与专注,才会出现“头发着火了”也不自知;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仅有爱自我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我的人生欢乐而阳光,仅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我一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喜欢自我,读完在这与众不一样的教室里发生的一切,我豁然开朗: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要用自我的智慧创造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并告诉他们最需要的东西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自我更有创造力呢?

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挣脱传统教育的枷锁。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职责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告诉学生们尚不明白的,并让他们铭记在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于是“填鸭式”教学法应运而生并长期流传。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成了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学生成了教师刻意加工的产品,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正如克拉克对美国标准化考试谈自我的看法时所说的:“我感到我们走错了路,教师正在失去创造力,因为他们必须为应试而教,我们正在把学校变成加工厂”。其次要打破常规,大胆尝试。雷夫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学生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金钱管理”“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美丽的线绳艺术”“排演莎士比亚戏剧”等许多创意活动,虽然不很贴合常理,但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十分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用力做只能合格,专心做才能优秀。”假如我们像雷夫.艾斯奎斯那样用力、专心地为教育事业而很多付出和无私奉献,我们同样有理由能够打造出一间与众不一样的教室,创造出卓越的成绩。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六

雷夫,这位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这些天,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感动着、惭愧着、欣喜着。感动的是雷夫在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爱与奇迹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惭愧的是自己也已从教十几年,可是教学上还是进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 3/5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