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5-01-08  分类:总结
A.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B.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17.“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一句中两个“仍然”叠用

有什么作用?指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加强语气。

B.表明态度坚决。

C.表明不耐烦的态度。

D.说明情感由来已久。

(三)

垒土成山,汇水成河,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有人偏不相信。他们总爱走捷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梦想在倾刻之间轰然成就大业。

财富是依靠积累的。有人善于储蓄而致富。有人却轻视每月几十块钱储蓄,以为如此细数不如花光痛快。他们不切实际地幻想天上掉下来一袋钻石,地上拾到金元宝,或是中彩票获奖数千万元,一夜暴富。当然,这种人只能是空想而已。

对于学问,其理亦然。积累一分学问,便是充实一分生命。积累时看似无用,到用时却是珍宝,受用一生。然而不少人却轻视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而相信吃了什么药便能智力陡增,然后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积累不足而过早成名得志并非好事,语文试题《语 文 试 卷 三》。正像有些人银行存款不多却喜欢摆排场、讲阔气,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弄得手头拮据,捉襟见肘,被人笑话。有的人因为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反映不错,受到舆论称赞,出名获奖。可是,由于作者的积累并不厚实,到手的荣誉又摧毁了他们继续进取的决心,于是再无新作超越已有的成就。

“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深含哲理。漫长和迂回即是不断刻苦积累的过程,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甚至“欲速则不达”。

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

18.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选择确切的一项。( )

A.发财致富必须重视每月几十块钱的储蓄。

B.学问积累不厚实就决不能去出名获奖。

C.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走捷径就一定达不到预定的目的。

D.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应该不断积累。

判断正误

19.本文段第2、4自然段都摆出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论述。

( )

20.下边各组短语哪一项在文段中全都是写“积累”的?把它挑出来。( )

A.每月几十块钱储蓄 天上掉下来一袋钻石 拾到金元宝 中彩票获

奖数千万元

B.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

C.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

D.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

21.指出下边的语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 )

A.垒土成山,汇水成流,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B.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C.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

D.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

( 四 )

利春晓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

1994年4月9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2)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山照相留念。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时浮时沉。①利春晓即向出事地点跑过去。同学紧紧拉住他的手,想跟他商量救人的办法。“没时间了,救人要紧!”②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入水中。③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④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到了!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场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洋楼和小汽车。利春晓从八 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检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但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啬。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

置身于这样的家庭,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一为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己救人的历史: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险,拉住一头奔向小孩子们的受惊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

22.用简短的文字说明第2自然段记叙的要素。

〔答〕(1)时间:( )

(2)地点:( )

23. 判断题

第2自然段记叙的人物是利春晓、利春晓的10多位同学、溺水者

事件是利春晓勇救溺水者不幸牺牲。( )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这一句集中表达了

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 ( )

24.指出对加点句子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①句;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

B.②句;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

C.③句;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

D.④句;利春晓救人义无反顾。

25.第4自然段为何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选择分析确切的一项。( )

A.表现利春晓的父母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

B.说明利春晓做出英雄状举是因为他有富裕的生活环境。

C.说明富裕人家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

D.说明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26.文中追述利春晓以前助人、救人的事迹,这与文段开头写利春晓最后的英雄

壮举有什么关系?指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前后对比,突出利春晓最后英雄行为的壮烈。

B.前后联系,说明英雄的行为不是来自偶然的感情冲动。

C.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他以前助人、救人行动的继续和发展。

D.说明利春晓最后的英雄壮举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

三、文言文

27.按课文内容填写。

(1).《春夜喜雨》:随风( )入夜,润物细无声

(2).《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濯清涟而不妖,……

28.选出句中加点的字注释正确的一项。

(1)苛政猛于虎。

A.对,对于。 B.在,在于。

C.比。 D.自,从。 ( )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A.离开。 B.过去。

C.距离。 D.前往。 ( )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后边的文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9.指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以遗陛下 (遗:y¨,给予。)

B.悉以咨之 (悉:xī,尽,全。)

C.裨补阕漏 (阕:quē,楼房。)

D.行阵和睦 (行:x¨ng,行列。)

30.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志虑忠纯:志向和心思都忠贞纯正。


-->> 2/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