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5-01-07  分类:总结
D、﹣12=﹣1,﹣1与1互为相反数,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a的相反数为﹣a.也考查了绝对值与有理数的乘方.

5.如图,下列图形全部属于柱体的是(  )

A. B. C. D.

【考点】认识立体图形.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根据柱体的定义,结合图形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A、左边的图形属于锥体,故本选项错误;

B、上面的图形是圆锥,属于锥体,故本选项错误;

C、三个图形都属于柱体,故本选项正确;

D、上面的图形不属于柱体,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体和锥体的定义和特点,难度一般.

6.若关于x的方程mxm﹣2﹣m+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  )

A.x=0 B.x=3 C.x=﹣3 D.x=2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专题】计算题.

【分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b=0(a,b是常数且a≠0),高于一次的项系数是0.

【解答】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得m﹣2=1,即m=3,

则这个方程是3x=0,

解得:x=0.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1,一次项系数不是0,这是这类题目考查的重点.

7.已知同一平面内A、B、C三点,线段AB=6cm,BC=2cm,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  )

A.8cm B.84m C.8cm或4cm D.无法确定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根据点B在线段AC上和在线段AC外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1,当点B在线段AC上时,

∵AB=6cm,BC=2cm,

∴AC=6+2=8cm;

如图2,当点CB在线段AC外时,

∵AB=6cm,BC=2cm,

∴AC=6﹣2=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8.一元一次方程 ﹣ =1,去分母后得(  )

A.2(2x+1)﹣x﹣3=1 B.2(2x+1)﹣x﹣3=6 C.2(2x+1)﹣(x﹣3)=1 D.2(2x+1)﹣(x﹣3)=6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分析】方程两边乘以6去分母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去分母得:2(2x+1)﹣(x﹣3)=6,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求出解.

9.为了解我区七年级60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

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②6000名学生是总体;

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④5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

【解答】解: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故①正确;

②6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故②错误;

③每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故③正确;

④5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

10.如图,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AOD=150°,则∠BOC等于(  )

A.30° B.45° C.50° D.60°

【考点】角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从如图可以看出,∠BOC的度数正好是两直角相加减去∠AOD的度数,从而问题可解.

【解答】解:∵∠AOB=∠COD=90°,∠AOD=150°

∴∠BOC=∠AOB+∠COD﹣∠AOD=90°+90°﹣150°=30°.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

11.在灯塔O处观测到轮船A位于北偏西54°的方向,同时轮船B在南偏东15°的方向,那么∠AOB的大小为(  )

A.69° B.111° C.141° D.159°

【考点】方向角.

【分析】首先计算出∠3的度数,再计算∠AOB的度数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1=54°,∠2=15°,

∠3=90°﹣54°=36°,

∠AOB=36°+90°+15°=141°,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角,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图中角的度数.

12.如图,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在AB上,若AB=10,NB=2,那么线段MN的长为(  )

A.5 B.4 C.3 D.2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根据M是AB中点,先求出BM的长度,则MN=BM﹣BN.

【解答】解:∵AB=10,M是AB中点,

∴BM= AB=5,

又∵NB=2,

∴MN=BM﹣BN=5﹣2=3.

故选C.

【点评】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点M是AB中点先求出BM的长度是解本题的关键.

13.某商品每件的标价是330元,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10%,则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  )

A.240元 B.250元 C.280元 D.300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设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元,则根据按标价的八折销售时,仍可获利l0%,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

【解答】解:设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x元,

由题意得:330×0.8﹣x=10%x,

解得:x=240,即这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40元.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难度一般.

14.下列四种说法:

①因为AM=MB,所以M是AB中点;

②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如果AB=2AM,那么M是AB的中点;

③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MB= AB;

④因为A、M、B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M=BM,所以M是AB中点.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④ C.②③④ D.③④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可进行判断解答.

【解答】解:①如图,AM=BM,但M不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错误;

②如图,由AB=2AM,得AM=MB;故本选项正确;

③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判断,故本选项正确;

④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判断,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判断,符合线段中点的条件:①在已知线段上②把已知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15.轮船沿江从A港顺流行驶到B港,比从B港返回A港少用3小时,若船速为26千米/时,水速为2千米/时,求A港和B港相距多少千米.设A港和B港相距x千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A. B.


-->> 2/4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初一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初一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