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实习的岗位是出纳,我的师傅虽然是去年刚进信用社的,但是工作能力却很强,业务精湛,思维敏捷,在同龄人中表现出难得的成熟,是我学习的楷模。短短几个月,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好多东西。记得刚去的第一天,他就教我两项重要的技能:珠算和点钞。我仔细听了他的介绍,对珠算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要想提高速度,就要靠自己多加练习了。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天下午,我都抽点空闲时间练习,速度和准确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和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点钞,手指的姿势很重要,我现在从基本的单指单张开始练习,看着会计他们多指多张,麻利的点钞,我暗自佩服,心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铸磨成针”。
出纳和钱打交道,所以必须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稍有差池,就有可能给单位带来损失。所以,我每一步流程都按合规标准进行操作,把风险降为零。经过师傅的细心教诲,几天下来,我对出纳的业务流程和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除了储蓄业务,还负责给会计调拨现金和凭证,管理库房。每天都要扎帐,核对现金,保证账款相符。每天信用社的余额等于昨日的余额加上今天的收入额,再减去今天的付出额。或者是会计和出纳每个人的余额相加。用总余额减去内库余额和破损币余额,就是零尾币余额。零尾币的账面余额要和现金余额相等。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分。还有每天使用过的重要空白凭证也要清点,销号。凭证主要包括活期存折、定期存单、收回贷款凭证、借款借据、金龙卡等。每一种都有固定的代码。这些代码必须要牢记。
出纳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实习记帐。记账员必须能熟练操作综合业务系统,对每笔不同的业务熟练掌握。达到这种熟练程度就来自于平时一点一滴的不断积累。实习的这段期间,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的业务,每天都有收获。此外,我觉得要做好记账,还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讲信用。讲信用就是不违背储户的意愿,以储户最大满意为追求。
二、讲感情。讲感情就是以诚心赢民心,让储户对你没有戒备心,真心实意支持你。
三、讲道德。讲道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人格,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赢得群众对你的信任。
四、脑勤。就是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拓宽思路,发展业务。
五、嘴勤。就是多向群众做思想动员工作,多宣传存款的意义和好处,赢得储户的理解和支持。
水芙蓉信用社为我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几个月来,我分别在几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先后做过出纳、记账会计等岗位。通过岗位轮换,让我在各个岗位上深深的认识到了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性,了解了这是一个金融机构,而不同于一般企事业,它要求的及时性、准确性是不容置疑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对待每一项任务,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我接触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总之,几个月来,我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为农村信用社再创佳绩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实习工作总结5
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
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
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
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8篇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
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
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
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
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以上就是关于实习工作总结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关于实习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