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结,项目总结报告通用版50篇

时间:2022-04-25  分类:总结

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批复为依据,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认真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县畜牧局派出技术人员实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确保建设内容不变,质量标准不降,全面如期完成了建设内容。

5、健全资料,科学管理。

以科学的工作态度,全面准确地收集了项目资料,设立了项目资料档案,并对各类资料加强严格管理,妥善保存,以便于为今后的养牛业生产提供经验依据。

四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场内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能力,冻配点的建成,年可为场内冻精授配母牛600头,产良种犊牛500头,出栏肉牛450头,仅此一项实现销售收入307.5万元、净利润76.87万元,同时,兽防体系的建成,可大大降低场内疫病的发生,提高了企业康风险的能力,降低了劳动成本,年可实现增收节支7.5万元以上,总投资收益率达2.6%。

(二)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场内肉牛品种的良种化,促进了养殖方式的标准化,从而显著增加了运营效益。通过示范带动,使幅提高了我县黄改冻配率,加快了其它养殖小区(场)的标准化进程,调动了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养牛规模,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县牛产业更精细、 更科学,特别是良繁体系建设、防疫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既提高了养牛的收入水平,又减轻了疫情风险,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该企业周边的上千个养殖户提供了更优良的黄

改冻配和兽医诊疗服务,特别是通过“公司加农户”模式,为企业繁育户提供了便捷周到的全程服务。向全县的广大养殖户提供大量的良种犊牛2000头,提高肉牛良种覆盖率,改善当地肉牛品质,增加市场效益。

总之,不仅对于改善场了内生产条件,改良了肉牛品种,而且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服务覆盖面广,效益突出,达到了我省“菜篮子”畜牧业生产项目扶持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项目总结报告15

20__年,紧紧围绕全市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统筹城乡、均衡服务、充分就业、全民创业为目标,以夯实基础、巩固成果、创新推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大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着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服务重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就业促进民生工程成效明显。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119人,完成目标任务26000人的135%,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193人,完成目标任务9000人的13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38人,完成目标任务20__人的1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133人,完成目标任务90人的148%,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64个,完成目标任务50个的128%;创业培训3849人,完成目标任务3000人的128%;失业保险参保71556人,完成目标任务63000人的114%,征缴失业保险费5059.5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3300万元的153%;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16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4万人的158%。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一是农村劳动力全员登记入库。坚持“全员登记、一村一册、乡镇入库、分级汇总、全市集中、动态管理”的原则,按照“村社调查登记、乡镇入库、市县监管”的思路,采取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联动,优化信息采集方式,严把数据质量,强化工作保障,加强动态更新等措施,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及动态管理工作,确保了全市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及动态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截止12月底,全市农村劳动力入库164万人,其中转移就业121万人、务农39万人、自主创业4万人,实现全员实名登记入库。探索建立“村社按季动态统计上报变更信息、乡镇集中即时处理更新数据、县(区)按季考核通报”的信息管理机制,全面建成城乡统一、动态管理的人力资源信息库。

二是域外就业服务工作成效明显。今年以来,着力强化后台支撑、前台服务,畅通对接渠道,健全工作机制,发挥联动作用,不断完善域外50个劳务基地联络处和100个农民工服务站服务功能。8至10月分批次对郑州、运城、沈阳、厦门、兰州等23个劳务基地联络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和业务指导,实地了解域外劳务服务阵地建设现状、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12月召开了全市劳务基地联络处规范化建设座谈会,通过总结交流经验,分析薄弱环节,不断推进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建设和劳务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全市域外劳务基地联络处和农民工服务站全年协助处理劳资纠纷286起,帮助协调追回工资2650多万元;协助处理工伤、交通事故23起;累计帮助320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重新找到就业岗位;回引回乡创业、兴业2882人。

三是重点项目人力资源需求保障有力。深度挖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就业资源,着力扩大就业渠道,主动与园区企业、重大建设项目对接,摸清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将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无业农民,就业困难对象纳入重点招募范围,促进城乡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全年为达芙妮集团、中润实业等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0场次,帮助6940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中,为达芙妮巴中厂区输送5573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规模稳定提升。

一是细化完善政策措施。及时细化完善规范创业实体认定、地方资金匹配、促进在校大学生创业、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落实新一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操作办法和经办流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广泛深入宣传政策。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解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利用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题系列活动和经办高校毕业生报到接收、人事代理、求职登记等业务的时机,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10万余份,有效扩大了政策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政策落实氛围。三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将1823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实名制登记,通过逐一走访、电话联系,准确掌握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愿望和服务需求。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分类提供个性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组织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1281人。四是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全年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130人,兑现见习补贴99.84万元;参加就业创业培训428人,兑现培训补贴46.3万元;实现创业133人,兑现创业补贴98万元;为77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57万元。

(三)创业促进行动成效显著。

启动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化了各级促进创业工作责任。健全完善了创业扶持政策,细化了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对象、拓宽创业补贴范围、加大创业奖励力度、强化创业场租支持等4个方面创业扶持措施。建立“四级”创业服务工作体系,组建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启动创业项目库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服务体系初见雏形,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健全了城乡统一的创业培训体系,完善了创业培训市场运作机制,将培训后的创业率与培训机构质量评估挂钩,强化对培训学员的创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有效提高了培训学员的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全年创业培训3849人,培训后实现创业20__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39万元,惠及创业人员1014人。

(四)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持续推进。

全面推行城乡统一的就业援助制度。坚持自愿申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做实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动态管理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强化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及时清理超时限、人证不符人员,公益性岗位管理不断规范,通过签订帮扶协议、分类帮扶,采取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安排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全面落实扶持政策等措施,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促进243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五)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大幅提升。

抓住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个关键环节,强化职业培训日常监管、资料审查、补贴审核、数据上传和日常业务的动态监管指导,突出实名制管理,确保了培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愿望,分类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技师培训等培训项目,突出抓好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市场竞争力。全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5665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4483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大幅提升,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六)失业保险扩面征缴持续增长。

全面落实农民工失业保险新政策,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保障农民工平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坚持以事业单位、非公单位、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为参保扩面重点,建立参保单位定期联系制度,强化沟通协调,失业保险意识明显增强,失业保险扩面、缴费实现双增长。组织开展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失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规范、安全有效。组织举办了失业动态监测业务培训会,统一了业务流程,规范了工作制度,失业动态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失业预警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七)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四川公共招聘网站群巴中分站建设,规范网站信息采编、审核、发布、更新等工作制度,构建了城乡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严格执行《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标准(试行)》,全面下延就业服务业务,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力搭建就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全市累计组织举办公共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67场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近7.3万个,免费为4.6万余名城乡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服务。

(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干部职工作风明显转变。今年来,我局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突出解决就业服务工作中的“四风”问题,深入开展“庸懒散浮拖”专项治理,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得到了锤炼,大局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法纪观念进一步增强。二是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干部职工“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结对帮扶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困难群众,切实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深入群众密切感情,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三是制度建设取得成果。坚持标本兼治、破立并举,细化完善了《机关日常事务管理办法》等14项制度,推行了OA办公系统无纸化管理,制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三、20__年工作打算

20__年,全市就业服务工作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紧紧围绕全市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战略部署,按照省、市就业工作总体要求,持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创业,扎实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认真落实厅市合作协议明确的任务,统筹做好其他工作,推动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 13/36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项目总结,项目总结报告通用版5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项目总结,项目总结报告通用版5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