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九
__年12月20日,中国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太空。然而这一次不寻常的发射,只是中国航天“超级__”的一个小小注脚。__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达34次,有望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__年,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
这一年,中国航天“突破自我”!
新年伊始,嫦娥四号探测器便为中国航天献上“开门红”。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这一年,中国航天也“学会告别”!
在轨运行1036天的“天宫号”完成历史使命,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见证完成了多个“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特约报道”、第一堂“天地科普课”、中国首次“太空加油”、首次空间实验室与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
这一年,中国航天“朋友圈”持续扩大!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成功发射,这是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6颗卫星。“这一合作项目是“南南合作的成功样本”,具有未来眼光。”中国航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国际同行精诚合作、共享空间技术成果。
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近地到探月,一颗颗卫星翱翔九天,一项项纪录被成功打破,__年中国航天亮点颇多、精彩纷呈“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天宫”览胜…中国航天人正以勇于攻坚、守正创新的方式,在九天之上镌刻属于中国的独有印记。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同心追梦、努力奔跑,红领巾与未来相约,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必将在新时代少先队员的奋斗中谱写新篇章,在星星火炬指导下,我们少先队员时刻准备着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我们将会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奋勇向前,定能“乔风沐雨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让“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十
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干部必须要接好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在党的奋斗史中提炼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奋进,要学做老黄牛,发扬不在乎得失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责任心,担起新时代开创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学习,增长本领,积极作为,答好青春“担当之卷”,在民族复兴这场“接力赛”中,跑出属于青年一代的好成绩。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原得此生长报国”的爱国精神。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新时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坚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的思想,将对事业的追求融入国家的需要,继承前人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国家和民族需要为研究导向,在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事业、国家的完美融合。
发扬“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精神。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胜利。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不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科研条件,都远比老一辈科学家不知要好多少。当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创造出新的成绩。
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在研制“两弹一星”的不凡历程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文明创造史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科研协作和科研计划的完成。广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盯紧共同的目标,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做好相互配合。
以上就是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