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意识形态工作总结1
_大学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强化组织意识、思想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河海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意识”,突出统筹协同的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处各负其责、二级单位贯彻实施”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把举旗引路转化为明确规范、完善机制的各项政策,把守土尽责落实到政治把关、选人引才的具体工作上,做到了日常工作不松懈、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形成“大政工、大党建”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思想意识”,突出理想信念的根本地位
学校党委始终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引向深入。一是切实将校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基层调研制度、专题研讨制度等落到实处,校领导每学期给师生党员上党课、做辅导报告,帮助师生解疑释惑、提升理论水平。二是统筹推进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等骨干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及选送优秀骨干参加教育部、教育厅研修班等方式,着力提高干部教师研判政治情势、把握意识形态的能力。三是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实现学习内容通俗化、联系实际具体化、方法手段科学化、保障措施制度化,增强师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辨识力和自觉抵制力。
三、强化“阵地意识”,突出主渠道的基础作用
学校党委加强阵地建设,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动向,把好政治关。一是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教师聘用、教学考核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二是加强网络教育新阵地。强化学校网络舆论引领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定位,大力开展师生网络素养教育,改版了校园门户网站和新闻网,开通了官方微博,统筹推进网络建设、舆情监管和评论队伍建设,积极构筑师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确保用好管好守好网上舆论阵地。三是积极做好师生舆情的收集、梳理、分析和研判工作。在每学期开学之初、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之中,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做好师生思想动态调查摸底和教育引导工作。
四、强化“创新意识”,突出润物化人的精神力量
学校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师生,用身边鲜活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引导师生,用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凝聚师生。一是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个个受教育。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将“我的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用“中国梦”统领“河海梦”、谱写“我的梦”。二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先进典型。我校彭世彰教授用生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累倒在三尺讲台。他忠于教育事业、勇攀高峰的态度,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召了师生,凝聚着力量,铸就了立德树人的时代楷模。省委教育工委追授彭世彰同志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光明日报》连续刊发文章报道彭世彰教授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三是全面开展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进宿舍,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积极组织校园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深入人心,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意识形态工作总结2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流是好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高校的信任和支持。但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首都高校和青年学生特点,我们认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适应的问题。
1.学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首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不适应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交往频繁,这为首都高校科学文化发展面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也不断加剧,外来文化特别是敌对势力的渗透影响日趋复杂。在这方面,高校各级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适应。
2.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与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不适应
由于长期以来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有所欠缺,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适应。一方面,在学校总体工作中,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跟不上去的现象;另一方面,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形成,存在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3.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不适应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据20__年的有关调查,全国高校4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比例为63.3%,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由于年轻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欠缺,直接导致他们在强化思想育人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年轻化程度高,其中辅导员队伍绝大多数是毕业5年以内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他们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其面对年龄差距不大的青年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传统工作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网络新媒体不适应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们获取资讯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强,迅速成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借助于虚拟空间获得的信息和服务已经远远超过现实空间。而我们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采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借助于课堂、讲座、会议、活动等传统方式,这些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对呆板,工作的时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二、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阵地意识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掌握主阵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的关键。从现实和虚拟的角度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应该包括有形空间阵地和虚拟空间阵地两大类,我们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做好阵地建设。
1.巩固有形空间阵地
有形阵地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传统阵地。从现实空间上来说,高校的所有场所都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阵地,也都会发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也就是要在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发力,牢牢掌控主要矛盾,才能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基本任务的完成。
以上就是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精选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精选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