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精选

时间:2022-03-24  分类:观后感

下午三点半时,老师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脑。还能看直播?原来,学校里组织要我们一起上一节太空课堂,开课前,我的脑海里就蹦出了很多问题,宇航员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呢?他们是怎样睡觉的呢?他们能在太空中漫步吗?这些问题让我特别期待,这一节太空课堂开始上课了,我立刻被吸引住了,王亚平老师先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告诉我们,太空用水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接着他们带我们一起做了几个小实验,太空转身做水球泡腾片水球,这些小实验让我觉得非常神奇,最有意思的是太空转身,叶光富老师在太空中尝试转身,可是身子一点都不听使唤,想让他往左,他偏往右,整个身体拧成了麻花,我们看了哄堂大笑,王亚平老师说:你试试用嘴巴吹气。可是一切在没有重力的太空里都是徒劳的,后来他们换了一种方式,两手摊开,然后再放到胸前,身体轻易的就转了过来,多么有意思的太空小实验啊!

看着他们有些变形的脸庞,想到他们之前介绍的太空生活给他们的健康造成的影响,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员在太空留下了中国的一抹红,他们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看完天空课堂,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精选4

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通过这次观看,让我了解了宇航员们在太空生活的乐趣。

当神舟十三号成功到达太空时,与其一起上去的还有两位宇航员叔叔和一位宇航员阿姨。还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见的宇航员叔叔们的脸总感觉胖胖的,还以为是太空上的饭菜太好吃了。

阿姨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脸胖胖的,哦!原来是因为在太空中人体里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还给我们表演了一些节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里开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水中乒乓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一样上浮,而是像石头一样下沉,这就是浮力消失的实验。

这次的《天宫课堂》让我知晓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我也要向太空舱的`叔叔阿姨们表达崇高的敬意:感觉良好队,您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长大之后,一定也要向您们一样效忠祖国,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精选5

启迪心智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的受众主要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阶段最宝贵的财富。课本中高度浓缩而又晦涩的知识往往学起来较为枯燥,而当被这些理论支撑的科学实验,在孩子们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师”演示出来的那一刻,牛顿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题海里让人停滞的知识之锚,因为它们全都活了起来。科普知识的活力会转化为心智未开的少年求学途中的动力,到未来,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个孩子为追寻当年的太空实验而成为颇有建树的科学家。

理解科学需要“仪式感”。除过那些无人不知的科学天才,没有多少人天生对物理公式或数学推导有近乎纯粹的兴趣。就像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功用一般,“天宫课堂”就是一部现实中的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的问世从感性的角度让一代人拥抱科学,认识宇宙,“天宫课堂”则以科普教育为目的,用更理性的视角帮助青少年理解科学之美。

对外宣传需要“仪式感”。“天宫课堂”开播面向全球,授课内容可根据新媒体平台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切实把科普教育这堂大课上出了“国际味”。能在国家空间站做“天宫课堂”的项目,无疑是我国科技软实力的彰显。用航天事业“夹带私货”,早已是世界强国们做广告宣传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罗斯就曾在索契冬奥会和世界杯期间将奥运圣火和足球带上太空造势。航天工业需举国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闻。我国打造独一无二的“天宫课堂”品牌,象征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仪式感”。把课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学作秀和形式主义,而是因为它同科学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补,用一种说服力的方式,向每一个崇尚科学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验证理想的契机。这样的“仪式感”值得再多“亿”点。


-->> 2/2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精选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精选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