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雨中曲观后感

时间:2022-05-21  分类:观后感

但《雨中曲》的精彩并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登峰造极。相信入门级别的电影爱好者都很难忽略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那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交界的年代,《雨中曲》剧情的主要冲突也是因有声电影的出现而产生的。无声电影时期的银幕红星琳娜外表娇美动人,在好莱坞已拥有大批粉丝。但随着有声电影的时代到来,影迷们迫不及待要在影院里听见自己的偶像开口说话,嗓音尖细、咬字不准的琳娜顿时傻眼,卡在了事业瓶颈。而她与自己的银幕搭档唐、能歌善舞的小演员凯西之间的三角关系也令人啼笑皆非,是轻松娱乐的歌舞片里不可或缺的喜剧元素。这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不单为我们造了一个长达100分钟的明星梦,同时也包含了好莱坞对于自身明星制度的反思,乃至嘲讽。

作为一部五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导演(也是演员吉恩·凯利本人)以一种怀念而调侃的姿态,叙述了过去无声电影的种种拙劣浮夸,更通过名不过经传的小演员凯西之口,嘲笑了当时花瓶式的电影明星:“那根本不是表演,只不过做几个表情而已”。除了戏谑电影明星,影片里还有意加入了对于无声电影时期编剧的反讽桥段。默片阶段演员不用开口说话,字幕也只有寥寥几行,演员在拍摄过程中往往只用重复几句简单台词,用来带入表演情绪即可。而如今电影改头换面,编剧却依然按照老办法行事,演员一开口便是空洞直白的“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简直把爱情片拍成了弱智片。这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中,有心的影迷能看到导演有意设计了大量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嬉笑怒骂,自嘲、玩笑、各种梗层出不穷,普通观众固然看得开心,热爱电影史考古和钻牛角尖的影迷群体也都能乐在其中。

不过《雨中曲》中,歌舞和音乐元素或许比情节叙事更加重要。歌舞不单单是这部影片的形式,更是剧情的一部分。在琳娜无法胜任自己的角色嗓音之后,为何鬼灵精怪的男二号科斯莫一拍脑袋,就掉准枪头让唐把电影改成一部歌舞片?歌舞片是有声电影诞生后很快就出现的影片类型,这与当时美国音乐剧的兴盛密切相关。音乐剧与歌舞片在英语中都是musical一词,为了区别舞台与银幕,往往把歌舞片称为“musical film”,而音乐剧称为“musical theatre”。音乐剧在美国真正脱离戏院杂耍、开始在乔治.柯汉(George M. Cohan)的基础上深根发芽也正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终在导演巴斯比·伯克利(Busby Berkeley)手中达到巅峰。音乐剧作为大众市民喜闻乐见的音乐娱乐,有声电影最早完全将音乐剧照搬到胶片上,但随后也开始穿插电影的叙事逻辑,加入更多情节内容,而随着音乐剧自身的成熟与发展,歌舞片形式也越发丰富,这两者可谓互相借鉴、彼此依存的关系。

在《雨中曲》的后半部分,导演将“剧中剧”《舞蹈骑士》(The Dancing Cavalier)的开头部分完整插入正片,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事实上是在唐与科斯莫的脑海中实现的,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节奏脱节,让部分观众摸不着头脑。但在这剧中剧里,我们看到的却是最贴近真正音乐剧的十几分钟,剧情在最大程度上被弱化了,只能看出一个故事大概:穷小子唐独闯百老汇,名利双收后却依然得不了美人心。但其中群舞、双人舞、独舞极为出彩,场面调度和舞台布景都堪比出色的音乐剧,而短短露面的美人赛德·查里斯(Cyd Charisse)则贡献了堪称全剧中最令人心醉的浪漫场面:飘逸的白纱在大风中包裹着她与唐两人,象征爱人之间的缠绵与柔情。剧中剧也使用了电影拍摄中的经典致敬手法,重现了1929年米高梅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百老汇旋律》(Broadway Melody)中的舞蹈场面,可见导演用心之精到,剧本之丰富,而《雨中曲》也绝非打打闹闹、纯粹逗乐的娱乐之作。

100分钟的影片说长不长,但看点颇多,一时也无法逐一道明。有处细节不少观众都留心关注了,那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无声电影在影院上映时,银幕前的乐池中一个正规管弦乐队正跟随指挥给影片现场配乐。这种形式的观影体验也许随着有声电影的到来便不再存在,但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不禁好奇当时电影院音乐的来龙去脉。是否在大城市的当红电影院会专门配备一个乐团?乐手们的专业水平与薪资如何?电影音乐的创作又是怎样的行情?熟悉苏联时期音乐家的乐迷应该了解,在斯大林高压时期,自由的音乐创作举步维艰,不少作曲家便通过给审查合格后的电影谱写配乐,作为养家糊口之道。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夫耶夫、哈恰图良都曾为电影配乐,不少也成为知名作品流传下来。在有声电影以排山倒海之势吞没无声电影后,或许不少音乐人又要另寻出路。

电影雨中曲观后感篇3

《雨中曲》是音乐歌舞电影的杰作,也是一部关于好莱坞影坛秘密与艰辛的佳作。20年代末期开始了有声电影,很多无声电影明星遭遇到声音考验,也产生了淘汰与幕后的掩饰工作。本片故事背景就放在这个年代,对好莱坞这种工作场所造成的弊病提出批评及抗议。这部电影被公认为影史上最佳歌舞片。本片虽然没有在奥斯卡角逐中赢得任何奖项,但并不影响它在影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是吉恩.凯利一个人在雨中边舞边唱的“雨中曲”,更是歌舞片中的经典,呈现出好莱坞影片在歌舞片类型中所能有的最高水准。可以说影片在词曲与影物的水乳交溶、歌曲气氛与舞蹈技艺的相互辉映方面,已臻化境。故事描述表演歌舞杂耍出身的吉恩.凯利投身电影圈,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发展,然而跟他搭档演出的女明星却因嗓音奇差无比,只好由吉恩的女友戴比.雷诺兹作幕后配音。

观众搞不清楚状况,还对女明星敬佩有加,令她胜利冲昏了头,不承认黛比的贡献。结果在一次随片登台的表演中,众人设计让女星出了大丑,黛比也反败为胜。1927年,好莱坞的一个晚上。大明星唐在参加完一个影片的首映式后,阴差阳错地与青年女子凯西相遇了。凯西对唐和唐演的影片都嗤之以鼻,而唐却对娇小聪慧的凯西萌生爱意。当时的好莱坞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有声电影而进行着各种尝试。辉煌电影公司也准备把唐和他影坛情侣琳娜主演的影片《决斗骑士》拍成有声片。但有声技术的不成熟让《决斗骑士》一片惨败。就在大家沮丧之际,百老汇歌舞演员出身的凯西却提议,为什么不拍歌舞片?这个主意让大家兴奋不已。不会唱不会跳的琳娜的说唱由凯西配音替代。片名已经改成《歌舞骑士》的《决斗骑士》加进了许多现代舞蹈,公映后,观众反应极为热烈。当琳娜向观众致词时,观众觉得她的声音和影片的不一样。观众大哗,一致要求琳娜唱一首歌,唐要求凯西在幕后唱,琳娜在幕前假唱。“雨中曲”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大厅,此时,唐拉开大幕,两个歌者同时亮相,观众知道了谁是真正的明星……

唐和凯西拥抱在了一起。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自1960年以来《雨中曲》便经常被列为影史十大佳片的名单之中;为什么这部电影不仅屡次被声誉卓著的英国“视与听”杂志选为影史十大影片,而且是有史以来唯一被选入的歌舞片;为什么即使是形象端正的劳勃瑞福在《法网神鹰》这部电影,看到电视播出《雨中曲》时,也忍不住跟着旋律、拿着雨伞,表演他不太发达却难得一见的歌舞细胞;米亚法罗和伍迪艾伦尚未分手前,也在《爱与罪》演出一段甜蜜的情事,那就是叫外卖、然后躲在剪接室里,边吃边看《雨中曲》;为什么就连三大男高音在美国聚头演唱的时候,都不忘唱首《雨中曲》的主题曲“致敬”一下……

《雨中曲》这部电影的好,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在看网上的评论时就有这么一段话:“看了这么多年电影,心里的最爱一直是它,每当阴雨连绵时,也总是提了一把黑伞,学着吉恩.凯利踏上几步,然后再深吸一口气———生活真的是很美好啊!”《雨中曲》是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男主角吉恩.凯利在片中表演的多场舞蹈,从设计到演出都只能用“叹为观止”四字来形容。除此之外,剧情本身也相当精彩,以流畅而有趣的手法介绍好莱坞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片厂趣闻,使观众从娱乐之中了解电影发展史的这个重要阶段。

电影雨中曲观后感篇4

给心中的至爱

这部片子大概是在八十年代引进中国的,而我又是在出生后十几年后才第一次看到它的,那也许是在98年的样子,这部片子存在的历史却比我想象的要长,拍摄时间1951年,发行上映1952年。

第一次看到它,我就惊呆了,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影,这么好看的舞蹈,这么好听的音乐,这么棒的演员。


-->> 2/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电影雨中曲观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电影雨中曲观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