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这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我,现在就让我来给你们详细地介绍一下吧!
影片开头主要讲述了1960年方五洲、曲松林等几位国家攀登队队员一起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完成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壮举,并留下了一个手电筒,在里面装着五星红旗。可是为了救伙伴,他们的摄像机被暴风雪吹掉,从而使他们几十个小时的努力白费。虽然他们攀登到了峰顶,但是因为没有留下360度照片而不被别人认可。
十三年一转眼过去了,国家又重召回了他们登山队,并给了他们一支后勤部队让他们训练,为下一次登山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保证安全,国家政府还派出了一队气象观察组去帮助他们,以便及时知道“窗口期”,也就是登山的最好时期和前面的天气。气象组的主任,竟是方五洲的女友——徐缨。
第一次登山开始了,当突击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大风口时,却被暴风雪挡住了。他们被暴风雪击的节节败退,只好狼狈而返;第二次与第一次差不多,只是任命摄影师阳光代替了方五洲的位置——突击队队长,而杨光却因为缺乏经验,为了保全战友牺牲了自己的性命,队伍最终徒劳而返;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五洲带领突击队第三次冲击珠穆朗玛峰。在突击队和后勤队放弃登顶,准备含泪返回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他们喜极而泣,因为还有一个“窗口期”,可以继续进行最后一次登顶。于是他们准备好以后就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向前攀登,就像一把利刃一样锐不可挡。最后他们度过重重困难,迎难而上,终于登上了峰顶,而徐缨也因为长期在寒冷的地方持续工作而口吐鲜血牺牲了。中国登山队终于成功征服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
促使他们登上顶峰的是什么力量?是外界吗?不!是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他们心里对自己的鼓励!风雨后将会迎来美丽的彩虹!
攀登者500字观后感5
小时候总听爷爷讲起旧时的故事,说那时的`狼烟四起,说那时的颠沛流离,说那时满心满眼的慷慨就义,他总挂在嘴边,与祖国的关系是要时时刻刻的相依为命。中国发展得太快,老人家嘴里的那个时代我总是恍惚的感受着,曾经的苦难太模糊遥远,以至于坦然享受着如今的安稳显得有些轻浮。
《攀登者》绝对是一部可以称为伟大的作品,它的伟大不仅是因为它展现在观众眼前的震撼的场面,更是它背后英勇厚重的珍贵历史。它毫不费力的把我从天上拽下来,实实在在的踩在这土地上,很少有一部电影,看完之后让我像现在这样,想站在人潮里振聋发聩的大喊一句“中国万岁”。
“几亿人民只想着吃饭这点儿问题,我们中国还有什么希望呢”,电影里有太多朴素却深刻的对话让人动容。海子说:要有最朴素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可如果不是和家国大义相关,也就只是镜花水月的无病呻吟。电影希望传达的不仅是老一辈人为了领土、为了家国、为了理想的拼搏,更是想传达一个信念给当下时代的后辈年轻人们,先有国而后有家,国家荣誉高于一切。
无关乎票房,无关乎回报,《攀登者》不能算作一部谋利的商业片,单就是这其中大腕演员们为了影片内容的不辞艰辛赴汤蹈火,说利益就侮辱了它的意义,这浮躁尘世物欲横流,总归还是要有人去撕开虚伪的面罩,赤裸的走在人群里,让周遭看看真实,看看这温润厚实的朴素世界。而越是简单的,越是美丽的动人心魄。不是英雄努力坚持,而是因为努力坚持才会成为英雄。
《攀登者》是成功的,因为患难之中的真情是这世间最珍贵的明珠。勇敢的人,即使在日噪声靡的庸碌里,也不会消磨坚韧善良的心。队员之间的互相扶持,共同进退,为了他人着想的敢于牺牲,慷慨就义,这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世代相继的传承。
《攀登者》是成功的,因为历史是毋庸置疑的,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在登山设备极其简陋、后勤保障极其简单的情况下,我们的登山队冒着生死风险,登上珠峰之巅。方五洲(王富洲)裹在身上,无论在什么艰难的情境下都没有放弃的五星红旗,那双已经冻得麻木的手把那旗子深深的插在雪峰的山顶上,我的心里也有一只手在和他一起用力,那已经不只是一面旗子而已,它代表着中国的领土,身后站着13亿的中国人,每个人,都应当是勇敢无畏的攀登者。
珠峰意味着什么?那是数千万年间陆地板块不停撞击堆叠起来的世界屋脊,那是无数人心里的圣地,那是寸土必争的国家领地啊。《攀登者》演绎的历史,那是让我们挺直腰杆的勇气、是让我们为之骄傲的国家啊,如何能不为自己的国家振臂高呼!
《攀登者》的成功是注定的,因为爱国情怀是深深的烙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的,我的信仰就是我的国家。我爱这锦绣河川,我爱这巍巍高山,我爱这满目疮痍里奋力站起的崭新中国。
所谓之生,毋宁遂于心;所谓之心,无不护于国;所为之国,必无所畏于死。
攀登者500字观后感6
今天是国庆放假的第四天,我和我的同学一起看了一场电影《攀登者》主要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27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由于没有拍下360度环绕录像而被世界登山队否认中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而最初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三人,也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其中吴京饰演的方州山去教书了,有一次他讲到了他们三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事情,还把当时带上珠穆朗玛峰的化石拿给了学生们看,但是有一个学生不相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还把方州山从珠穆朗玛峰上带来的化石打碎了,从此以后方州山再没有去过那间教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了中国登山队,再次攀登珠峰,虽然攀登珠峰的过程失败了好几次,还有人为此牺牲的,但是登山队不畏困难,终于在1960年5月25日凌晨4:20。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且还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8848。13米。
这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月一日《开学第一课》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迹。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而做了截肢手术,但是,失去右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月,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号称第二台阶的一个九十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一壮举。虽然那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海拔高,本来就缺少氧气,再加上天气极寒,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最终用了一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二台阶上。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山队员,踩着夏伯渝等人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经历几十年的历程,夏伯渝老人那颗希望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失去一条腿也一定要站在峰顶,如今的中国已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后的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壮志,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让每一名中国人都为五星红旗永远高高迎风飘扬而骄傲、自豪,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也不能忘记那部挂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梯”。
以上就是攀登者500字观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攀登者500字观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