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2-05-05  分类:观后感
。”作为年轻党员干部,只有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在急难险重的经历中经受摔打,才能在身处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蹲得实、沉得下、干得好。所以广大年轻干部要把攻坚当“磨刀”的意识,把克难当“练兵”的豪情,在危急时刻站得出来,紧要关头豁得出去,以久久为功的韧性和抓铁有痕的力度向人民表达出属于我们的“浪漫”。

“终于飞了”——坚持是最长久的答案。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孙家栋担任首任总设计师。回忆起10多年前,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的时刻,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振奋地只会说出:“终于飞了”这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无数的困难与坚持,研发过程是枯燥而充满挑战的,不仅要面对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还面临许多我国在硬件设施上的短板,而孙家栋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主创新,所以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在一旁角落里的孙家栋看着欢呼的人们,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汹涌,眼泪夺眶而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也告诫年轻干部要直面挑战,坚持不懈完成好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年轻干部从“象牙塔”步入 “大熔炉”,难免缺乏经验,会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我们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畏惧、不屈服、不退缩,坚持“始于足下”原则,一步一个脚印,直击问题要害,抓住问题本质,找寻问题解决方法,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用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给予人们最正确的答案。

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五

辛育龄爷爷,曾经有幸看过关于您的文章,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太小,对您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记得您是一名医生。

直到前天看了央视播出的《故事里的中国》,您的事迹就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之余更有钦佩,让我忍不住提笔给您写下这封信。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您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救治伤员,共同度过了100多天紧张的岁月。目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您深受触动,立志“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医生”。

此后,您以白衣作战袍,投身于人民的健康事业,用行动践行医者精神。

1956年,从苏联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个能够改变人生际遇的机会向您招手:留在部队可以当军官,专门接诊军队病员。

可那时候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医疗卫生事业艰难起步,胸外科几乎一片空白。您毅然选择到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工作,组建了胸外科。

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工作的26年中,您很少回家,成了一名“住院医”。日夜思索着一切减少患者痛苦的方法,向各种“未知”发起挑战。

经过您的不懈努力,我国胸外科领域多次取得“从0到1”的突破,还首次将针刺麻醉应用在胸外科。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一生完成15000多例手术,直到89岁仍然坚持出诊。从拄拐杖,再到推手推车出行,尽管身体每况愈下,但都没阻止您那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我相信所有听过您故事的人,都会和我有着同样的钦佩和感动。择一事,忠一生,在革命中淬炼成长,从小战士到大专家,您的一生与党的事业同频共振,这种责任与担当、敬业与奉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如今,您已经101岁了,虽然已卧榻在床,无法工作,但您的精神薪火相传。

在您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情怀和风范。

作为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的青年干部,我们要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血液”,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

此时此刻,我想告诉您:您的精神将一直指引我,让我在百折中锤炼政治、磨炼意志、锻炼本领,以奋斗之我书写人生新篇章!努力在乡村振兴一线干出一番新成绩!

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六

4月10日,原创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第三季第八期播出,带领我们走进“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的故事。从导弹到卫星,从“北斗”到“嫦娥”……哪里需要,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他的一生折射出的就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当向家栋爷爷学习,学习他对家人、对人民、对祖国的独有“浪漫”,做一个浪漫的人。


-->> 3/4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2022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2022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观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