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篇3
多年前看过电影《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这次到俄罗斯旅游,在从莫斯科返回北京的飞机上,为了消闲解闷,从座位背后的视屏上又看了一遍电影《廊桥遗梦》。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著作。这部书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发行量极为可观。《廊桥遗梦》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价值在于向我们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同名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该片以对婚外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那是1965年的一天,丈夫携一儿一女外出,妻子弗朗西斯卡(Francessca)独自留在家中。足迹遍及全美的摄影师罗伯特(Robert)来到了她所住的乡村,要拍摄爱荷华州麦迪逊小镇的廊桥,他向她打听曼迪逊廊桥的位置。她上车亲自带他到了桥边。他忙着观察造型、选取角度,最后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以表谢意。她心中泛起了一种特别的滋味,于是邀请他去喝冰茶。在闲聊中,两人互相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他与前妻离异,而她伴着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而清寂的乡村生活。夜色降临,她在送走他后竟有一种依恋的心情。她终于下定决心驱车前往廊桥,将一张纸条订在了桥头。第二天,工作了一天的他终于发现了纸条。他接受了她的邀请,两人在桥边一起工作,拍照。夜色再次降临,两人回到她的家中共进晚餐。两颗寂寞的心仿佛找到了依靠,在轻柔的音乐舞曲中,两人情不自禁地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在这短暂的四天中,他们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选择的苦闷与分离的伤痛。他要再次出发了,他让她和他一起走,然而她却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两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在雨中,她在车中等待丈夫时看到他静静地站在雨中,不去打扰深爱的女人,无声地向她告别。她的车一直在他车后,看到挂在他后镜上的项链,她在这一瞬间泪流满面却无言以对。他走后,她把这段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未对任何人说过。1982年3月,她收到一本名为《四日》的摄影集,并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1989年,她也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廊桥畔。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姐弟俩发现了母亲给他们留下的一封长信,深埋在母亲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让姐弟俩震惊万分,他们被母亲的感情故事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所感动,同情并理解自己的母亲。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的姐弟俩也开始珍视各自目前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
故事里细腻的感情描写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小说中在这一段中有很精彩的手笔。影片借助画面、音乐和表演的结合基本将这一精华之处表现了出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两位资深演员在片中的表现也都十分出色,情绪把握十分到位,情感表现极为细腻,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廊桥遗梦》是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婚外情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平衡问题,表现的是维系家庭的主题。影片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在影片里,冲动而浪漫的性爱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激烈的冲击,然而女主人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段爱情,甘于在日后的平淡生活中靠回味来回忆这次情爱。她对他说:“我一走,人们的闲话会把他压垮。他会想不通我为什么会离开他,他会抬不起头来,这对他不公平。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别人。还有孩子们,卡罗林只有16岁。她快成年了,要靠自己寻找幸福。他会恋爱,而且很快就会建立自己的家庭。我要是走了,对她什么影响?你要知道,这个家在我走后,会完全变的。无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离这所房子有多么远,我总会想着这,每时每刻想着这个家。我会责怪自己不该爱上你,伤了这么多人。最后甚至会觉得,我们在一起的这美好的四天是错误的,是可耻的。”“我想永远留着她,我想在我下半辈子,还是这么爱你。可是要离开这个家,情况就变了。因为我不能把这个家破坏了,去建个新的。看来,我只能把你的这份感情,深深的埋在心里。你帮帮我。”这些对白很好地诠释了现实社会大多数人选择维系家庭而不离婚的主要原因。(请见我的个人日记《我的家庭观》和人生感悟《对付》)这一切仿佛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每个人都是有良心、责任和义务的,不能自私到只为自己而不顾他人的地步。
影片提出一个令人思考、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整个人类的婚姻现状,被法律、道德、舆论、观念约束却现实存在的婚外情,是不是不尽完美的婚姻状况下不可避免的必然产物?影片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却把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好。作者巧妙地只给他们四天的恋爱时间,浪漫而不失优雅、热烈而又洒脱、短暂而又漫长的恋情,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也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力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
他与她应当怎样怎样?我们应当如何如何?什么是爱情?性、爱情、婚姻之间的关系如何?众说纷纭。不同观念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而且观念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男女之情,男女那点事,自古至今,没人能说清楚。(请见我的人生感悟《说不清楚》)
如果她跟他走、他与她终日相守几十年,还会有这样浪漫的爱情吗?终成眷属也许因终日相守而耗尽了爱情,而分离相望却因绵长的回忆留住了爱情,痴情的恋人在凄美的离别中升华了爱情。一见钟情的一时拥有使人撕心裂肺,天长地久却被鸡毛蒜皮所腐蚀和伤害。幻化成蝴蝶的梁山泊与祝英台成为了悲剧的经典,许仙与白娘子断桥邂逅的美好时光像烟花一样短暂,千古流传的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银河岸边相会一次,美丽传说中董永与七仙女的夫妻恩爱生活只有“百天好合”。这完美的缺憾和缺憾的完美,世人永远都说不清楚,只留下遍寻和品味。然而,越是说不清楚,人们越是要周而复始地津津乐道,越是要世世代代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说下去。
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篇4
近日被一部老电影《廊桥遗梦》深深的迷住了,反复看了三遍。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的爱情电影。
故事的情节简单、平淡,讲述了一个女人人生中的一个片断,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故事讲述的是洛琳、迈克姐弟两人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危机。这时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的消息让他们回到了童年生活的乡村。令人意外的是母亲在遗嘱中要求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也是因为这份遗嘱揭开了母亲的一段过往。
1965年的一天,40多岁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她的丈夫子女外出了。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停车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弗朗西斯卡亲自带他去了桥边。罗伯特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以表谢意,镜头细腻的演绎了佛朗西斯卡看到那束花后像个淘气而又可爱的少女般说:那花有毒,花掉到地上两个人一起蹲在地上捡花束时爽朗开怀的笑声纯真、毫不做作,那是发自心底的快乐,是那么动人。
佛朗西丝卡邀请罗伯特到家里喝冰茶。两人互讲自己的婚姻家庭:罗伯特与前妻离异,而弗朗西斯卡陪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清寂的乡村生活,而且可以看得出这样的生活让她觉得乏味、无趣。这个乡村小镇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不会担心小孩走丢,人们勤劳朴实,但是这里并不是她从意大利出发时所向往的地方。佛朗西斯卡认为丈夫是一个好父亲,干净、厚道、善良、勤劳等等却没有评价他作为一个丈夫是怎样的,这足以说明,他不是她曾经幻想中的那个完美男人。无论是住的地方,还是陪伴左右的人都跟她少女时的梦相距甚远。这个情节也是为后期故事发展做了一个铺垫吧!
而罗伯特的那句:也许我能理解让佛朗西斯卡的内心产生了悸动跟别样的情愫。丈夫无法理解的心境,竟与一个初次相识的人产生共鸣,此时佛朗西丝卡对于罗伯特的感情应该属于遇到知音的惺惺相惜还夹杂着一丝倾慕。两个人一起做晚餐、吃晚餐是对普通生活场景的一个描述,而两个人默契的干活聊天,还有那发自心底,像孩子般的笑声,让人感觉到温馨美满跟幸福。也从另一个层面表述了,这是两个对的人,却相遇在了错的时间。
佛朗西丝卡是一个善良、单纯、可爱、对浪漫充满幻想的女人,而罗伯特看似放荡不羁、无拘无束,却又善解人意,富有情趣。他的出现给她波澜不惊的生活投进一块石子,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爱情是非常奇怪的事情,有时候爱上一人需要一生,有时只需一刻钟一个人就可以走进另一个人的心里然后深深的扎根。
以上就是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电影廊桥遗梦观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