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范文10篇

时间:2022-04-24  分类:观后感
激荡“爱国情怀”,砥砺报国“奋斗心”。巾帼不让须眉,“她力量”在浩瀚苍穹熠熠生辉。王亚平为圆满完成航天任务,在备战的日子里从不懈怠,主动放弃了休息与娱乐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心无旁骛地进行训练,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这样说:“能够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幸福,被祖国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为国奉献是最大的幸福,至诚报国是我们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爱国志士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上抒报国之情、立强国之志,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提升“学习本领”,夯实成长“基本功”。在承担航天员这项工作时,王亚平付出了许多高于普通人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累出了成长的“高度”,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环境,出色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王亚平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让梦想从“萌芽”到“绽放”,在学习成长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调节压力,成为出色的航天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党员干部掌握工作技能、实践方法、发展经验的途径,是不断推动事业进步的力量。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新知识,自觉学习、努力学习,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把握新问题、新特点,在学习中增强创造力,能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依靠学习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范文九

2021年11月23日,为褒奖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聂海胜同志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格。作为新时代的“赶路人”,我们要“尝一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味道,并从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吃苦”的味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从“嫦娥五号”到“天问一号”,回首29载“跌跌撞撞”的航天路,既是一条荆棘遍布,杂草丛生的坎坷之路,又是一段刷新记录,创造历史的辉煌之路。航天人用“异于常人”的意志,“特别能吃苦”的品质,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打开了通往太空“神奇大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特别能吃苦”的味道,努力“啃咬”能吃苦、肯吃苦、愿吃苦的“精神骨头”,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多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中走一走、瞧一瞧,多听民声,善解民忧,以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行动接受群众的“阅卷”,努力在基层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奉献”的味道。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一代代航天人就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凡人,怀揣着一颗航天强国的初心,坚守着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奉献着一份微薄之力,这就是“航天功勋奖章”的“精神内核”。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要竭尽全力地深挖“航天功勋奖章”的“精神富矿”,从中不断汲取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精神源泉”,自觉传承好、发扬好“三牛精神”。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心中常怀国之大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个人荣辱得失“靠后放”,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进行“再萃取”“再结晶”“再升华”。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发扬好“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心怀民间疾苦,提升责任担当,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战斗”的味道。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从第一次进入太空到第一次出舱走,从第一次中期驻留到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伟大的航天事业终于“破茧成蝶”,实现了用“跟跑”到“领跑”的完美跨越,这得益于一代接着一代航天人的夜以继日、接续奋斗。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品尝“航天功勋奖章”中的“特别能战斗”的味道,努力“吮吸”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精神浓汤”。要坚持擦亮“实”字“招牌”,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以“愚公移山”精神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也要勇于当“热锅上的蚂蚁”、善于接“烫手的山芋”,苦干、实干、巧干,真正地从“理论家”变成“实干家”,在基层“演武场”上大显身手。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范文十

历时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王亚平由此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迈进,更彰显了中国女性自强不息的豪情壮志和飒爽英姿。我国女航天人用坚强的“她力量”、非凡的“她智慧”、无畏的“她担当”助力火箭腾飞,探索浩宇苍穹,在时代潮头中尽显巾帼风采。

是热爱与激情,让坚强的“她力量”指引追梦航向。有人说,中国航天人在用生命追星揽月,在九天之上刻下中国印记。这种说法毫不夸张,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作业,从发射到着陆容不得一丝一毫闪失。特别是对女性航天员而言,她们在雪山、沙漠、水底的高负荷训练,对身体极限的挑战强度丝毫不逊于男性航天员。舱内一分钟,舱外十年功。她们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个人利益得失变得渺小,家国情怀变得伟岸。王亚平漫步太空时的一句“感觉良好”,其背后承载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不易。作为女性,力量与体能较男性而言存在先天弱势,但太空环境不会因女性而改变。王亚平用行动给出了缩小“男女差距”的最佳答案——“就是练”。从持续六个小时的水下训练、极度压迫的离心机训练,到心理素质训练、缺氧耐力检测、心脏负荷能力训练……航天路犹如一条艰苦卓绝的长征路,她们却满怀激情与热爱永不止步。

是探索与创新,让非凡的“她智慧”跑出中国速度。被称为“航天员女教头”的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我们要做无名英雄,载人航天就是要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她力量”的迸发少不了“她智慧”的助推,姬涛、张润红、何京江……这些名字我们可能并不熟悉,正是她们在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等环节中突破了无数“卡脖子”关键技术,在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任务中倾注了全部心血。中国航天女副总工程师姬涛在不惑之年便满头银丝,张润红把自己“嫁”给航天事业无怨无悔,“数据女王”何京江扎根大凉山腹地深耕航天测控十数载。她们不曾炫耀自己的身份,不曾宣传自己的姓名,只是在“全天候”的工作中默默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一次次问鼎苍穹中尽显中国智慧。

是攻坚与奋斗,让无畏的“她担当”绽放时代光华。自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立项至今,浩瀚苍穹中最耀眼的莫过于那抹中国红。从“神一”到“神十三”,从“一日游”到“半年居”,五星红旗高扬九天并非一日之功的奇迹。航天之花的绽放离不开无数航天科研人员的深耕细耘、攻坚奋斗,离不开“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航天巾帼的热忱与干劲,“她担当”根植于杰出的女航天人群体之中。在“遍地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茫茫戈壁,卫星发射中心气温低至几十度。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90后助理工程师徐娟在低温高压中独立完成敲指令、布设备、放网线等工作,为航天通信保驾护航。95后系统指挥员周承钰在无穷尽的嘈杂和热浪里,实现着配气台、工作站、箭上对接的精准操作。正是她们的坚持与坚韧让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目标飞行器惊艳了世界,稳扎稳打步入空间站新时代,为人类探索星河带去更多信心与动力。


-->> 5/5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范文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范文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