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2-04-23  分类:观后感

电影《永远是春天》讲述了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虽身患癌症,但胸怀一颗奉献与富民之心,刻苦钻研和学习,成为冬暖式大棚蔬菜的领军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永远是春天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篇1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永远是春天》,很受触动,觉得结局太美好了,还以为它只是一个励志的春天的童话,并非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素材。后来查了一下电影的背景,原来这部电影的剧情取材于王乐义从一个癌症病人成为蔬菜种植领域领军人物的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

影片以__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主人公王永乐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他带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带头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艰辛万苦、力排阻挠和障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该片以全新的视角独展现了中国农村三十年间惊天动地的大变化,旗帜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

王乐义的事迹是感人的,身患癌症,却依然心系群众,置个人生死,置家人利益于度外,他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看到因为他是村支书而硬逼着女儿把留学的机会让了出来,导致女儿的误解和意外的丧生,而沉重的内疚和巨大的悲伤也让他整整背负了一生。当他们千辛万苦学来温室种植的技术,并成功地在党员们拿来试验的土地上得到丰收时,当初不肯参加试验的群众却又耍赖说他们只为党员争取利益,而不为老百姓谋福,但王乐义却没有生气,而是真诚耐心地向群众解说,带领他们走上了创富的道路。

王乐义受到人们的爱戴,不仅因为他创造了蔬菜种植的奇迹,更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王乐义成年累月传播大棚技术,但他家里却没种大棚。不是他不想种,而是他没工夫种。他说:“我没有大棚,是想让大棚发展得更多、更好,让更多的老百姓尽快富起来。”为了选准蔬菜品种,他把自己的果园当成了试验田,从外面带来的蔬菜种子让老伴先试种,成功了传授给大伙,失败了自己承担损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敬佩,社会缺乏的正是主席所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乐义常对村里的干部说:“我掂量,光顾自己不能当支书。自己身不正,肚量不大,没有替别人着想的心,怎么能让人家服气?当干部的只有堂堂正正做人,心里时时装着大家,才有号召力。”

是啊,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没有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心又怎能把工作做好呢?

也许正是他这份无私与高尚感动了上苍,让曾经身患癌症的他反而越活越健康,至今依然健在,祝愿这样的好人健康长寿。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篇2

我们学院在二楼会议厅观看和学习《永远是春天》这部电影。学院全体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的观看学习交流会。

影片主人公王永乐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他带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带头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艰辛万苦、力排阻挠和障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我们农村广大党员能心系党的伟大事业,领导群众和深入群众顽强创业的精神风貌,是一部表现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主旋律电影。

电影讲述了主人公王永乐,一名19世纪70年代末山东某地的三元村的生产队长,在与癌症抗争之后,在无法预测的有限的生命中出任三元村团支部书记。他带领着一批勇于带头、敢拼愿拼的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尝试之路。在经历粮食、果树种植收效甚微后,他远赴东北学习大棚技术,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各种艰辛、力排阻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

该片由北京龙儿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以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如实地反映了在王乐义带领下,三元朱村发挥种菜的传统,在新形势下,他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闯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以王乐义为原形的电影主人公王乐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的党的代表人物。影片对于他的生活经历的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同时塑造了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影片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朴实的生活场景、人物对于角色的细致刻画,真诚的对主人公不屈于命运,敢于挑战生命的精神进行了深切礼赞。

1970年代末的的三元村,是极其闭塞落后的村庄。邻里可以为了一个鸡蛋,一点洗衣粉厮打,亲兄弟可以为了一个水缸大打出手。生产队长王永乐在党的支援之下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就被三元村人一致推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带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期盼,毅然而然的拖着自己并不康健的身体承担下了这个重担,即使不顾家人的反对。

王永乐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事,离开这一条,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几十年来,王乐义一直坚持“当村干部就得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里,“乡里乡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些不仅是他的所说所想,也是他的所为。

为了带领三元村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摘掉全公社集体经济倒数第一的“帽子”,王永乐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开阔耕地,种植果树,试图通过建造“花果山”来改变三元村长期贫困的面貌。虽然村里的经济在慢慢有所好转,但是与大伙的展望还是相差甚远。但王永乐还是一直执着着、努力着想让村民们过得更好。所以他在村民的要求下让出了工厂招聘的指标,以致于害得自己的大女儿小月跌落桥洞不治身亡,作为一名父亲他抱头痛哭,在雨中嘶吼,可是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一直的信念。

秋去冬来,时光荏苒,有一次王永乐在妹夫带回来的黄瓜中寻找到了契机。他带着生产队长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轻人李家林,踏上去往东北的火车。在王永乐的真诚之下,孙师傅将自己苦苦研究了三年的私密反季节种植黄瓜技术其中的一部分传给了王永乐,并且不时的说上一句:“希望你能理解”。


-->> 1/2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永远是春天观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永远是春天观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