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内可开设的劳动课程
垃圾分类处理课程及实践课(初一至初四年级)校园绿化园艺及种植技术课(初一、初二)初中劳动技术课(初二年级)
(2)校内劳动实践活动
校内生态园、学校生物社团(初一、初二年级)校园日常卫生清理(初一至初四年级)校园劳动值周工作(初一至初四年级)
宿舍区的卫生清理及个人内务整理(全体寄宿生)
3、具体实施
(1)劳动课程(50分)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一学期为单位进行考核评价,确定劳动学分。
(2)实践课程(50分)
①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劳动实践,如日常值日、轮流值周工作。(10分)
②寄宿生活体验(20分)(按每月2分)
③根据个人意愿自选校内勤工助学岗服务。(10分)
④校内劳动社团活动。(附加分10分)
①②③类实践设置基础学分和最低劳动时长,学校统一制定标准,班级集体劳动由班主任给予评价确定学分,公益劳动岗由被服务对象的管理老师给予评价确定学分。④类属于奖励性学分,由社团负责人和团委负责评价确定学分。
同时,学校在开设的其他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要有机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以劳动观念教育为主,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以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为主。
(二)家庭劳动教育课程
家庭劳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家庭教育课程应由学校牵头,家长委员会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确定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并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资源由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提供,以家庭为劳动实践场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家务劳动的培训内容。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一起拍摄短视频、制作微课,为学生们提供家务劳动的培训资源,家长根据视频内容在家对孩子进行实际指导。
家庭劳动清单:
1、打扫卫生:扫地、拖地;擦家具、擦玻璃(里外两面)等;清理冰箱、灶台、洗手间、厕所。
2、收拾房间:按照整洁、分类、有序、便利原则整理房间内所有物品。把乱放的东西放回原处。铺床/换床单等。准备第二周要穿的衣服、鞋等物品。
3、烹饪美食:准备食谱、买菜、烹饪、准备餐桌、洗碗盘等,与倡导的生活德育“三个践行”中的“众厨芳”活动相结合进行。
4、洗涤衣物:包括洗衣、晾晒、叠衣以及放回衣柜全过程。
5、日常采购:起草生活用品采购清单,购买生活用品。
6、其他劳动工作:如看护幼儿、照顾老人等。
家庭劳动教育以劳动手册记录为主,学生需要提供照片和视频进行佐证,由家长予以签字确认,学校负责制定评价方案和学时学分的认定。
(S)社会劳动教育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是依托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的课程,是学生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分为两类
1、社会劳动教育的参观、学习和实践
初一年级“亲近自然,亲历风雨”山青世界拓展活动,融入劳动技能教育,注重学生探索体验。
初二年级开展“播下种子,收获希望“农业科学院研究性学习,结合生物课堂所学知识,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认识农作物,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农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初三年级开展“砥砺逐梦”华山徒步体验活动,发掘潜能,锻炼意志,增强毅力,强健体魄。还可结合植树节开展“种下理想之树”活动,开辟一片属于学校的树林。
2、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
(1)依托学校周边社区资源,根据社区需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走入城郡社区开展公益宣传、义务劳动。
(2)依托团市委“志愿汇”提供的适宜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公益服务。
(3)依托家长委员会资源,确立我校社会劳动实践基地,进行场馆解说、服务及其他公益劳动,并长期合作。
(4)鼓励学生个人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自行联系单位进行社会劳动实践。
学校社会公益劳动及志愿服务,由学校学生处给予评价和确定学分,自行联系的劳动时间,需要当事人提供文字、活视频材料及被服务对象的证明材料,提交学生处予以评价和确定学分。
劳动教育是学生在校必须接受的教育,学校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学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实施劳动行为评价和劳动效果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加强过程性评价,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建立公示、审核制度,严防劳动教育各项活动流于形式,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成立劳动教育评价小组,每学年末负责组织全面考察本学年课内外学生劳动学习成果和劳动素养水平。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和班集体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1、每学期,班级劳动教育平均学分达不到75分,不能评选为优秀班集体。
2、每学期,个人劳动教育学分达不到80分,不能参加各类优秀学生的评选。
3、每学期,个人劳动学分达不到60分,学生需要在假期通过家庭劳动或社会劳动补齐应修学分。拒不接受劳动教育者,学校学生处有权利责令学生暂停文化课学习以完成劳动教育内容。
以上就是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