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读后感,马说读后感400字

时间:2022-11-02  分类:读后感
文章另一用意是惋惜的表白心迹,并与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我觉得,最能体现韩愈怀才不遇,也最带有讽刺意义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它的内含意义是:我韩愈,虽然有许多才华,许多智慧,但不给我一个机会,不给我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我有再多的智慧也展现不出来。想要和平常的人一样还办不到,怎么可以要求我能够为你解除忧愁呢!

我突然由韩愈想到了一位同样是怀才不遇的另类奇才——东方朔。他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位弄臣,十分搞笑,他曾说过“我为什么不哭呢?躺着的是尸体,立着的是坟墓,我来到一片墓地里,怎么能不不哭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方朔是一位“相声演员”。但真实的东方朔却不是这样的。真实的东方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他写的文章都很有水平,他在文章里也曾写道“我怀才不遇,我那样做是为了亲近汉武帝。”

由韩愈的这个文章,我突然觉得引申到现在正合适。现在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人都有各自的特长,要根据他人的特长来使用。就像《马说》中所说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样。

哎,伯乐不常有啊!即使有,也是那么一点点,很难碰上啊!悲哀!悲哀!地球人的悲哀!

马说读后感400字篇5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著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在这篇以马喻人的议论文当中,作者不仅诚恳诚挚的畅谈了关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之情和愤懑之情,而且深度解说了有才之人不能充分发挥余光余热的关键所在,以此告诉上位者既要懂得拉拢结交人才,又要学会善用、重用大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这句开篇之句当中,作者把人才比做了日行千里的千里马,把统治者当做了能否识别宝马的伯乐,以此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统治者不能很好发现人才的愤懑之情,也充分展现了自己不能大展身手、不能实现梦想、不能成就大事、不能完成伟业的幽怨之苦和丧气之愁。

而那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更是深刻解说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那个暗潮涌动、勾心斗角的封建社会制度下,有才华、有志向、有能力、有智慧、有实干的人才总是难以得到重用和赏识,而韩愈面对这种不公平、不明智的待遇心中更是充满了不尽的委屈和憋屈,于是就写下了这篇使人发省的愤世之作,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赏识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愤慨之情。

读完《马说》之后我心中确实不太明朗,我觉得当时怀才不遇、志向难展的韩愈一定觉得很无助、很迷茫、很痛苦,而和壮志难酬的韩愈一样,现如今依旧还有很多人在不被看好、不被支持、不被理解的苦海里挣扎着、煎熬着,所以我极其希望有才能、有志向、有实力的人才可以尽快找到自己的伯乐,而我也祈祷那些伯乐可以真正识别出马厩里的千里马来,这样就不会让真正的人才被埋没了。

再者,我想说其实每个人都是身怀绝技的千里马,而在不同的领域和情情境下,每个个体也都是有闪光点的大将之材,所以遇到不理解、不谅解、不明白自己的人,千万不要觉得难过和沮丧,更不要轻易就放弃自己的志向和梦想。总之,你要记得,你一定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汗血宝马,所以你要你一直努力,一直坚持,一直奋进,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脱颖而出、一鸣惊人的,也终有一日你会成为别人捧在手里的珍爱无比的千里马的。

马说读后感400字篇6

今天,我读了《马说》这篇文章,读得即认真又仔细。

《马说》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此文写于贞元11年至贞元16年间,这时的作者初登仕途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宰相求擢用,但没有达成,便写下此文来抒发“伯乐不常有”的情感。

《马说》这篇文章写的是刻画出一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千里马”因为得不到“伯乐”的发掘,又因为“食马者”用不适当的方法饲养和对待这匹“千里马”,从而导致了“千里马”被埋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当作“千里马”,把发掘他的“伯乐”当作是“伯乐”,把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是“食马者”,在最后,食马者还因不懂的是别“千里马“而感叹:”“其真不知马也”中可以看出“愚妄的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而把有才能的人流失。此文直接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于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发出了强烈的谴责。这篇文章巧妙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韩愈本人比做“千里马”;将中用韩愈的人比作“伯乐”。

在现实生活中,人才需要学会表现自己。我们需要“伯乐”,但我们更要学会自己去找“伯乐”。只要有真本事就应该展现出来。

社会给了人才一个施展本能的舞台,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人才竞争社会,让每一个人靠真才实学赢得社会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如果你是“千里马”,如果你确实有才,那么你就应该展示自己的风采,让“伯乐”发现你。

这就引发我们深思。在愈加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必须的才能以外,我们必须要进取、必须要自主、必须要坚强、必须要争取一切机会。如果甘于做个平凡人,那纵然有成万双手托举你,你仍然只是个平凡的人。振奋起来,抓住机会,真正能够拯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而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珍珠总会发亮的,只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沙子也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的。

马说读后感400字篇7

一匹普通的马一顿吃一斗粮食就足够,如果我是普通马,我连一斗粮食也吃不到。

我不甘心做普通的马,因为普通的马只有拉车的份;如果每个人都相似地看成是马,那么谁都不愿意当普通的马。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当千里马,千里马是有很远大的志向的,它们应该是战场上跑在军队最前面的马。千里马在活着的时候时时都明白自己的使命。现在的人,真是很难做到。而少有的有抱负的人也不被发现。

在学校,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分档次的。优秀的学生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千里马,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满足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的意愿,而且尽可能包容他们的过失。再有的就是普通的学生,他们就是普通的马,每天过着极为平凡的生活,有些常常在学习上遇到很多的困难,也有些学习马马虎虎,这些还算可以,起码不受偏见。还有一帮学生就属于劣马级别的人,如果老师不能用棍子或者其他硬家伙抽打着他们,他们是不会生活的,——他们根本没有在学校生活的能力。他们的学习水平,让很多老师都懒得在乎他们。他们当中倘若有悔改的,也很难改变老师对他的看法。

衡量这帮学生的标准,先看学习的好坏,再凭主观印象来评价学生。一个学习一般的学生,无论他有多么正直、或者有心地多么善良,只要有做过得罪老师的事,就永远不要指望自己能变成“好学生”。他将永远得不到千里马的待遇。除非那个老师远离他的世界。不过要我说,这样看待一个学生,总归是不好的,就好比只看毛色就区分马的能力一样。

把老师心中的千里马搁在一边。就只谈那些想要悔改的学生,他们其实都有机会变成千里马的,但是在这样的世界,想要成为所谓的千里马,都是靠运气和机遇的。如果这个普通的马或是劣马想要在未来驰骋沙场,封闭得死死的马棚就是他永远无法度过的难关,他们不可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更不会有空间让自己飞腾起来。他们需要的“粮食”将会更多,可是未必可以得到。


-->> 2/2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马说读后感,马说读后感4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马说读后感,马说读后感4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