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征文作文标题有哪些?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征文作文标题,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百年孤独》读后感征文作文标题篇一
《百年孤独,是谁在孤独中存活》
我所以为的孤独是什么?我所以为了孤独到底而孤独还是为了孤独,还是为了孤独而寂寞?″这是我看完《百年孤独》后,所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可我想应该有什么人并不知道这一本世界名著,并不知道何为″百年孤独″。
而这本书讲的正是一个家族,一个世纪,七代人的故事:乌苏拉尔,原书第一代男主人公的妻子。她大概是书中活的最久的人之一了。而我们正可以在她眼中,看到这个家族近百年的发展史。本一开始乌苏拉尔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妻子。后来,他最关心孩子的母亲。再后来,她是祖母,是曾祖母,是曾曾祖母……她总是在忙碌,忙碌照顾家人。夸张一点的说,她为这个家族操劳了近百年。在漫长的时光后,她那青春容颜不再,她那干练的身手不再,她亲手组织起来的热闹的宴会不再……岁月悄悄在他生命活力之后,又悄悄地收了回去,可乌苏拉尔仍想为这个家族无私奉献。她不想让别人麻烦,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双目失明,已经到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时候。到了最后的最后,乌苏拉尔成为了曾曾曾孙儿的大玩偶″,他们把蜥蜴等东西放在她身上做装扮。她的背上一度被发现趴满了水蛭……那个她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百年家族啊,终于落下了帷幕。没有人询问过他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他的理想,没有人,没有人在意过她的感受,好像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然而,乌苏拉尔一生并不是小说的主线,家族最后一人被蚂蚁拖走,那个热闹的孤独的家才最终消逝光茫 。
也许吧,也许我只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她的一生吧:“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孤独和平相处,孤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百年孤独》读后感征文作文标题篇二
《生未百年,死不孤独》
这是个持续百年的孤独悲剧: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题记
孤独,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汇。它无形无状,并无突体。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但是,在我看来,孤独的力量是可怕的,这也是我在读完《百年孤独》后最真实的感受。
《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哥伦比亚作家加亚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与狂欢的故事,是现实世界及其困境、迷信的一面镜子,它也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吸引每一位读者步入浮想联翩的幻境。这部作品采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把现实和幻想,写实和夸张结合起来,加上《圣经》和印第安人的种种神话传说,在描绘出一幅巨型壁画的同时,却也再现出了活生生的现实。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不断重复,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无论消极又或是积极,都无法摆脱孤独。在这个可怕的循环中,能看到布恩迪亚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所特有的生活状态。
一部《百年孤独》是一本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小说一直在交错两个主题:孤独和宿命。在故事的不断推进中,布恩迪亚家族经历了从纯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受到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冲击,最后,一切归于平静的绝望。整个布恩迪亚家族连同小镇马贡乌消失在一阵飓风之中。羊皮纸手稿这一小说中的重要物品,却也象征了布思迪家族的衰败。马尔克斯在全书的结尾处写到“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着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
当真正了解了那一段发生在拉丁美洲上的历史,就会发现《百年孤独》其实是一本透过哈哈镜所折射出的南洲史诗,他所揭示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和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独贯穿了这本书。
在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是压抑的,因为书中充斥着浓浓的孤独与颓废,令人窒息。但这实则也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何谓孤独?孤独为何?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可若是接受这种孤独,那么最后或许也会迎来一个凄惨的结局。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唯有孤独永恒”。马尔克斯所说的这句话并非绝对,放眼未来是正确的,但孤独并非永恒。应竭尽所能,摆脱孤独,纵使一个人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也难敌千军万马。在整个民族的推动下,促使个人的前进,是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根本,也正因为有了整个民族,个体才不至于感到孤独无助。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百年孤独》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征文作文标题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百年孤独》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征文作文标题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