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说草房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草房子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曹明轩的著作《草房子》,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中我最喜欢“红门”这个章节。
“红门”这个章节主要讲了“杜小康,贫穷的油麻地里最富有的人家儿子,它拥有着平常同龄人没有的东西——一年四季可以按照天气的变化来选择增加或减少的衣裳;一辆虽然有些老旧可是却完整的自行车……”
刚看到这里时,我不禁在心中鄙夷的想到:一年四季可以按照天气的变化来选择增加或减少的衣裳在当今社会中谁没有啊!自行车?早就落伍了!这些东西还能叫做平常同龄人没有的东西吗?可是当我在往下阅读的时候,我才知道一年四季可以按照天气的变化来选择增加或减少的衣裳在书籍中的那个年代是非常奢侈的,书籍中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只有两件黑棉衣和两件单衣,在季节交换的时候完全没有中间过渡的衣裳。所以每当春天和秋天到来的时候,他们那用海草搭制而成的教室里就会有一股浓重的汗酸味或者是一张张发乌的小脸。
互相比较之下,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幸福多了。再说自行车,自行车在21世纪只是作为环保的出行交通工具、一种运动而已,可是在书籍中的年代里,一辆自行车的价值好比现在21世纪的小轿车,就连油麻地小学里的老师也没有。
“后来,杜小康家里发生了变故。一夜之间,丰厚的家产随着杜小康的爸爸杜雍和的幻想化为泡沫,灰飞烟灭。杜小康也从不愁吃喝、不明白生活的艰辛的少爷沦落成了牧鹅少年。为了面对生活的开销和尽快还上债务,杜小康不得不辍学与杜雍和去他乡牧鹅”
看到这,我不禁同情起杜小康来,但是我又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与杜小康的生活背景大致相似,可是如果我们就是杜小康,在面对家庭的变故时,我们都会怎么选择呢?是选择逃避、不肯面对现实,还是会选择勇敢的面对现实呢?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小说草房子读后感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草房子》。书中的主人公桑桑,他顽皮、聪明;秃顶的陆鹤,别人都嘲笑他,叫他秃鹤;不幸却又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桑了,他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有时候桑桑的奇思妙想很疯狂,有一次,他拿蚊帐来捕鱼,结果挨了他妈妈一顿臭骂;还有一次,杜小康想攒钱买商品的时候,他知道了,他就卖了他心爱的白鸽借钱给杜小康用,我很佩服他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
秃鹤,其实他姓陆叫陆鹤,因为他没有头发,而且是个光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大家都捉弄他,因此秃鹤很烦恼,所以常常在河边哭,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并且在一个节目中好好的表演秃头的角色,让同学老师对他刮目相看。看来只有相信自己,再丑陋也有散发光芒的时候。
纸月,一个内向的女孩,她字写得很好,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有一次,她把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和家里的青菜、鸡蛋都送给了桑桑,真是善良的一个女孩。
杜小康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有一次他父亲做生意亏了,从此家道中落。有一天晚上他父亲病了,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他家已经一贫如洗,杜小康也就退学了,没有钱上学的杜小康只能和父亲一起放鸭子去了。当他们等到鸭子要下蛋的时候,鸭子游到了别人的鱼塘里,把鱼苗全部吃光了,于是船和鸭子都被扣留。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屈服,重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这就是《草房子》里所有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挺身而出去面对它,逃避只会越陷越深,没有尽头。
小说草房子读后感篇3
记忆里童年那纯真的味道,想念着小时候说的那些天真的话,做的那些有趣的傻事。
以上就是小说草房子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小说草房子读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