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侠人义士,作者极力地歌颂了他们的忠肝义胆,他们豪情满怀,为了朋友,他们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生命。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1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聪明机灵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单纯狂野的张飞,还有武艺高强的吕布……,他们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但我最喜欢赵云了,他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投靠关羽,忠心耿耿地和刘备在一起。在长板桥时,他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而为刘备和老百姓的安全着想,在和曹操的兵力交接时,他一点儿也不害怕,都是三下五除二地把敌人打败的。有时候有好几员大将把他团团包围时,他也豪不畏俱,。
再说说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攻打吴国吧!刘备在攻打吴国时一连吃了几个败仗,逃跑时被吴国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迅速赶来,带着刘备和士兵们浴血奋战,冲出了重围,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将了。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我喜欢赵云,因为他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怪不得刘备在长板桥自信地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当然《三国演义》有名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一个个故事心动曲折、扣人心弦。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少年来,人们却忘不了公元220至280年,中国曾有三分鼎立的局面。曹操,刘备,孙权,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此打开。
首先翻开书的这一页,这一页记录着公元200年的一场的战役“官渡之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胜袁绍。
可为什么袁绍的兵70万却打不过只有7万兵的曹操?因为袁绍这人没有计谋,生性多疑,不听取自己谋士的建议,于是谋士们心生怨恨,有的投奔曹操,有的气急了自尽去了。相反曹操听取自己的谋士荀彧,程昱,郭嘉的意见,一样样的照着去办,并且善于用兵,所以战胜了袁绍。这就是兵胜不在寡的例子。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那时刘备输给曹操,兵败逃亡,诸葛亮建议刘备联合江南的孙权,共同消灭曹操,刘备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于是与孙权组成了孙刘联军,孙权的大都督周瑜和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一起商议,准备采用火攻的形式,结果把曹操杀得落荒而逃,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怀古诗以说这个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可是三国鼎立的局面才几年,司马炎的晋朝就整治了三国。当年的建立终究化为尘土,尤其是刘备的儿子刘禅投降时,蜀汉的政治彻底糟蹋,“昭烈经营良不易,一朝功业顿成灰。”多么悲哀。晋朝的统一使三国的局面正式结束。真有感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3
寒假里我终于拜读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里面的故事都非常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唯妙唯肖。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小气妒忌的周瑜,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仁义爱人的刘备,爽直的张飞,阴险的曹操和耿直的鲁肃……
这本书主要写了东汉末年,朝政腐朽,靠黄巾起义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步统一了北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魏,蜀,吴三国鼎立就此构成。吴国孙权杀了关羽,攫取荆州,刘备报仇但大败而归。之后刘备,诸葛亮相继病死,司马氏控制政权,并灭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全国。
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我最崇拜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忠心耿耿。他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斗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火烧博望坡、智取成都、骂死王朗、空城计……诸葛亮的智慧真是前无后无来者啊!
全书写了上百种不一样的战争,从单枪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账里的用计投谋,写得有虚有实。小说不但写出了战争的壮烈,而且在雄姿英才的争斗中,又不时交叉描写大江明月、饮酒赋诗、山林贤士等场景,从而使故事有紧有驰,扣人心弦。
读完《三国演义》,让我晓得历史故事、人物和战略、战术,还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刘备的“谦虚”和鲁肃的“忠厚”。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优秀范文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