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审美水平是很低的,至少说是非常偏激狭隘的。因为我居然没有读完过红楼梦,也读不下去西游记。水浒和三国倒是读过多遍。这充分说明了我既无慧根,也无文学修养。因为我觉得读西游记需要慧根,里面的很多描述根本无法用逻辑和常理来揣测,那就只剩下用慧根去领悟了,当然目前为止我也没明白慧根是个啥东西。至于红楼梦,被尊为传世伟大等等,甚至出现一门学科,红学。我是很佩服的,但是我实在是读不下去,所以只能说文学修养太差太差,差到简直不可理喻。
上面说这么多,只是为自己从未读过平凡的世界找个借口。上大学时读过一些还算严肃的文学杂志,动辄就是描写一个多么落后的农村,发生了一些人性阴暗或者生活凄惨的事情,最后再增添一些神话色彩。仿佛不这么写就不能称之为严肃文学一样。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世界上可以描写的东西太多了,为啥一定要写这个呢?包括莫言的作品。其实我不是攻击莫言,也不是看不起莫言,其实我本人也读过蛙、生死轮回等作品,我还是很喜欢莫言的作品的,他的确写的好一点。所以一看到描写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就发自内心的抵触,好像在餐厅菜谱里看到死苍蝇,定会扭头就走,发誓不在这个餐厅吃饭一样。
问题是我读书选书除了自己翻阅目录,还是会看豆瓣和读者推荐。因为大体上畅销书还是不会太烂。于是某天我看到了各大高校图书馆借阅排名。除了某高校排名第一的是马经典著作之外,其他学校都是文学类作品,这无可厚非。而且我相信某高校一定是做了某种筛选,这个事情我曾向图书馆谢书记请教,谢书记的答复是我们的推荐是客观的,那所高校我们不得而知什么的。除了发现那所高校较高大上之外,我还发现平凡的世界是本好书,居然占据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借阅量的前几位。这愈发引起了我的兴趣。也许像白鹿原一样,是本值得读的好书,事实也的确如此。
为什么陕西地处西北,会出白鹿原、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作品?作为一个了解一些陕西关中和陕北文化得人,我觉得是陕西特殊的文化沉淀和民众性格使然。我相信现在江浙现阶段很难出现很好的文学作品。因为江浙的文化是商文化,是经济至上的文化,所有的文化决定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物质文化产品的产出。目前江浙人很难静下来去进行文学创造,而且进行文学创造也是不经济的。投入与产出是不合理的。只有陕北那种骨子里的简单与执拗能够支撑他们完成伟大的文学作品。当然作品再有名气,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不一定如何。正如我们要说的路遥先生。恐怕很少有人称路遥为先生,从他的生平传记来说,称的上是一个纯粹的作家,或者说伟大也可以,但绝不是一个完人。他生活习惯很差,嗜烟,家庭关系搞得一塌糊涂,自己甚至不修边幅。从来不拒绝不高尚的资助。可以说他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只是想要写好一个小说。就像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写平凡的世界,支撑他的也就是完成平凡的世界。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平凡的世界能达到今天的高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他为写平凡的世界都付出了什么。
在一个无比复杂的`世界,他作为一个无比简单的人,完成了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文学作品。而且他没有抽象的描写。而是展开了一篇无比宏达而瑰丽的画卷,把当时时代的每一个细节展现给读者。几个月,半年的扎根农村,去体验,去发现生活的细节,这是无比精致的工作,也只有心无旁骛,没有任何功利心的人才能做到。整个作品能够引起广泛共鸣,恐怕就是因为他细致到蚁须的刻画。但真正深入读者骨髓的,是整个书中横卧的灵魂。一个无比简单的道理,无论生活如何对待你,都要像孙少平兄弟一样,微笑着对待生活。大繁若简,大简至繁,这是个哲学问题。路遥给了每一个读者指明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但我们却做不到。
抱歉只能写这么一点了,我想书评、读后感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倾注了自己。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篇8
《平凡的世界》是我再次重温的一本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不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许多想法。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中国现代的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的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路遥给我们讲述的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与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应该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可只要你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所然,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
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证明自我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白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漂亮的事,前者只能证明你处事圆滑,而后者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当我费劲的捧起它打开第一页时,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吸引住了…细蒙蒙的雨丝加些一星点雪花,正纷纷淋淋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再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十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描写手法,让我大赞宏图。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也无法预测,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给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是无法言语。只记得当时自己很是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世界,内心充满了许多幻想。有时我都变得有些多愁善感了。我感觉现在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一切都和以前的看到的不同了。前几天,突然看到这样一段话:人生有三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认为我的境界应该是上升了,以往的我充满怒分。看完这本书后,我平静了下来,我开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每当我骑着自行车去上学的路上,我吸收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方的天空,真是心旷神怡。路旁的野花似乎有了生命,而且更加旺盛了,天上的飞鸟似乎也可以和我对话了,夕阳听见我的歌声也愈发红火。什么是幸福,我想这也是一种吧。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提高的确是个很好的口号,可是当前这个社会明显是偏重于物质文明的。现在,我感觉我的确变了许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要想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是很难的,我们有太多的束缚,同学聚会而你缺席时,别人在狂欢而你一个人静坐时,你还能从容的享受精神生活么?尽管你不喜欢唱歌,但你别无选择。无奈,的确,这就是生活,有得有失。当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消息时他能接受么?当少安收到润叶给他的那封告白时,他的痛苦你能理解么?生活真如歌德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在推着石头到达山顶,然后石头滚落下来,我们接着把他们推上去,周而复始。
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走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的生活中不平凡的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真爱呢?又有多少人能坚守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令人羡慕的。少安是这本书中写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真是把人物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一个人。他小时候因无钱而辍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令人惋惜。是的,没有浪漫。少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
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只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收到润叶的告白信时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他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少安的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给不了别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是一个只有婚姻而没有爱情的人。说道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勤劳很精明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有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日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大绝笔。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完完全全地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幸福。有远大的理想也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想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罢了。
《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篇9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好像是在高三,当时一个同学极力向我推荐,可惜的是当时我只翻了几页,可能是不太喜欢故事发生的背景,而自己看书又太注重作者,所以...,很可惜。而幸运的是,这次五一为了消磨时间,终于通读了全篇。真的很疯狂,从一号晚上一直读到凌晨四点,把第一部读完,然后从二号早上9点多吧一直到晚上六点,才把第二部读完,期间滴水未进,一直窝在床上。第三部分稍显波折分了三次才读完。这部作品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虽然作者一直鼓励读者要勇敢的面对生活带来的一切灾难,努力地活下去,去扼住命运的咽喉。可书中太多太多的悲剧,竟使我内心隐隐产生种莫名的恐惧,对生活,是的,生活太残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对事物的看法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理解的深度也在增加,对我而言,最明显的就是读《红楼梦》,初中时,觉得好多人物的对白莫名其妙,而在高中时,每一年
以上就是《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平凡的世界》优秀读后感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