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来到山庄,小童告诉刘备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一听,便在门外等候。半天后,诸葛亮睡醒了,刘备急忙拜跪,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刘备也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辅佐,才如虎添翼,进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刘备之所以能把诸葛亮这种奇才请到,是因为刘备具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总结了一个道理:人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篇6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人物——诸葛亮。他为刘备出谋划策,之后,刘备与周瑜合作,共同对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显示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10天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有30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鲁肃答应.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到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齐上江上取箭,这时江上雾大,天还没亮,这时诸葛亮把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曹操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儿诸葛亮就得十万支箭,曹操明白上当想追也来不及。
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起初我也担心诸葛亮三日之内造不出箭,但之后看到他的妙计之后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辞十天的期限,而说只需三天,是因为他算到第三天江上必定会大雾漫天;算到鲁肃是个老实人,会帮忙他;算到曹操在雾中不会派兵来攻,会射箭。诸葛亮不仅仅神机妙算,而且还是上知天文,其实诸葛亮能有这么神通,跟他的勤奋学习脱不干系,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便也能够像诸葛亮一样聪明。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篇7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在读一年级的时候,我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这学期假期,我读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周瑜千方百计想谋害诸葛亮,于是逼迫诸葛亮立军令状: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在第三天夜里,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营驶去,不一会儿,船上已经射满了箭。诸葛亮满载而归。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战斗时的足智多谋: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扩大自己的军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凡事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不能果断行事。虽然以前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人们靠智慧和双手战胜了敌人。
书中的人物多少年来被人们称颂,他的故事让几代人读了又读,如今,已不再是战火硝烟的年代,但他们的智慧、勤劳、民族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它还让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篇8
寒假里,我阅读了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的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关羽。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用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两位,我会用“智慧”“勇猛”这两个词语来形容。你问我为什么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我举两个事例,你就知道了。话说在孔明打入吴军内部之后,周瑜怕孔明是卧底,想考验一下,如果不成功,就处死他。于是他找个借口让孔明在十天之内交十万只箭,不然就处死。孔明想了想,说:“可以是可以,不过请鲁肃借我二十条船,三十个军士,用布蒙好,两边各扎一千个草把,我便三天就可交箭。“真的?”周瑜问。“军中无戏言。”孔明答道。“若三天交不出,孔明甘愿受罚。”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也没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孔明叫鲁肃去取箭。来到江上,孔明把船开到曹营,曹操见敌军,叫弓箭手放箭。过了一会儿,孔明开船回去,将草把子上的箭取下来,数了数,足有十万支有余,周遇见这也没难住孔明,便放心下来。
话说,在关羽暂时降了曹操之后,接到刘备的消息,于是匆匆赶去与兄长相会,半路上,关羽受到曹操派出的大将阻拦,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将几位大将一一杀掉。最后找到刘备时,他已经连闯了五个关卡,勇斩六位大将。
诸葛亮三天之内“造”了十万支箭,多亏了他的智慧。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毫不退缩,都靠他的勇猛与忠义。所以,我们也要多多向他们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篇9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有深谋远虑的孙权,有心胸广阔的刘备,也有忠厚老实的鲁肃,还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故事,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讲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
读了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篇10
阅读,是人生的引导,帮我们找到智慧的源泉。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这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
几千年前,老子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千年后,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穿越不同的时空,跨越不同的国度,对谨慎的理解始终是一致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一本书,让我懂得那么多,这本书也算是一个知识库了。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
读三国,品三国,你会发现许多的人生道理,你会对人生多一份了解。我相信只要你翻开这本书,一定会喜欢上它。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500字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