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篇1
在冬天寒冷的假日里,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判断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能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通过系统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起,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助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必须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判断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责任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篇2
最近,我读了《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讲述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而教育的对象大多却有些急功近利。怎样才能将这一矛盾智慧地化解呢?最终作者觉得教育智慧应该温柔、平和且能持久,于是他觉得“温暖”这个词比较合适。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
书中,作者剖析了当前教师读书的现状,阐述了教师读书的理由,并指出为教师读书寻找理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教师的讽刺,因为教师天生应该是读书人。是啊,在信息量特别大的当今社会,在大力提倡教育走向生本的今天,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是教育的责任。读书是我们的职业使然,是我们的事业使然。作为教师,应该把读书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必做事、份内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不作为任务安排,而应该自觉持之以恒地阅读,日积月累地阅读,整本著作地阅读,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使读书成为我们主动自觉的行动,使我们的心灵充满书香。教师不读书,何以提升自己,立足于学校?教师不读书,何以示己之范,要求学生去读书?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
回顾历史,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再看看周围,那些明智的人也都是手不释卷的。显而易见,读书能提高个人素养,能明心志,能冲走灵魂中的沙砾。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细细咀嚼精心细读,细心品味,充分享受其味,充分吸收其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读书就没有教育。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读书史。可见,书籍能浸染人的灵魂,书籍能陶冶人的情操,书籍能影响人的气质。书籍是人的精神营养液。而学校是提供精神营养的地方。读书不仅是学生的事,更是教师的专业,读一些经典,与大家对话;读一些人文,陶冶情操;读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拉近师生距离;读一点生活书籍,享受生活的多彩。读书是自己成长的必需,读书是精神成熟的必需,读书是修养高洁的必需。多读点书,即使你不能成功,也可以在失败的时候知道自己跌倒在哪里。教师不但要读教学的书,要读教科的书,要读教辅的书,要读专业的书,要读教育的书,还要读政治的书;要读自然的书,要读人文的书,还要读科技的书;要读有文字的书,要读经典的书,还要读生活的书。每天读书并不难,贵在坚持。长此以往,也许成不了大气候,但至少能成就小气候儒雅渊博的饱学之士!所以我们一定要静下来读书学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读书吧!书里有爱,书中有情。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用火热的心书写靓丽的人生,让我们做一位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让教师这个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温度永存!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篇3
以上就是《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0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