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读后感500字篇3
一本没写完的书,是老舍的不幸,也是老舍的幸。
老北京的风情、旗人的风俗、面子文化的精髓被老舍的一支妙笔写的如此自然、熨帖、俏皮,却又是一首浸到骨子里的挽歌。放眼现当代中国文学,再没有谁能把热闹中的哀伤,嬉笑中的悲凉写的如此毫不做作。钱钟书在某些方面可以与之一较,但是钱钟书的学术素养让他的文字太过机智、诙谐,多了些卖弄、表演的嫌疑。可是即便是钱钟书,建国后恶劣的文学环境也让他无法再写出心中的佳作。在以往的大家们纷纷辍笔、转行,或作应景文章时,老舍能写出《正红旗下》实在不能不算是一个神迹。老舍投了湖,《正红旗下》未能完成,确实是一大不幸。
但是,好在此书没写完,堪堪留在了那个大厦将倾未倾,旧梦将醒未醒,人人都惶惶无所终的时刻。老舍真的是要求进步,一定要努力按照典范标准写些个觉醒人物、帝国主义、历史规律的必然性,结果就是十成、牛牧师这些人单薄得如同纸片、抽象得如同公式,拿什么跟机灵可爱又周到的福海二哥比、跟尖酸刻薄又自负的姑母比?此书如果继续写下去,一定就是觉醒、革命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我不想看福海变成一个革命者,因为福海再懂得变通也是旗人、再苦也不会造皇帝老子的反。老舍没能写下去,没能向着规定好的创作条框更进一步,其实成全了他心中的老北京,成全了我们这些读者。这是《正红旗下》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正红旗下读后感500字篇4
《正红旗下》是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的遗作。既是老舍的家族史,也是清末旗人的风俗风情史。
在写民闻民俗民风的诗意描绘间,老舍先生几度埋下伏笔,批判庸俗败露的北京文化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把民族引向灾难深渊。《正红旗下》中有一段话就写出了这个问题:“两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旗人既忘了自遣,也忘了自励。”历史陈垢剥蚀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使一个充满生机的民族走向衰老腐化。
老舍先生依据这一个主题,用他的笔呈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无过是福的大姐公公、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奸滑钻营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柜,倔强耿直的王十成、养尊处优的定大爷、逍遥自在的博胜之、能说会道的索老四、身残“志坚”的查二爷、妄自尊大的牛牧师……一朝子民,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都生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可当作为他们生存支柱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满清统治的腐朽腐败,帝国主义的虎视耽耽,民族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手无寸铁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痛苦呻吟着。
清政府的腐败、日寇的入侵、中华民国的统治、新中国的成立让我们中国有了空前的发展,经济发展飞速提升,真可谓“大国崛起”。在为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到开心时,我们也要懂得居安思危。《正红旗下》的旗人们沉醉在醉生梦死中,不知自拔,导致了民族的衰退。活在当下,更要懂得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让国家繁荣昌盛,千秋万载。
正红旗下读后感500字篇5
关于老舍、老舍的作品从大学到教学确实也读过一些,他的《正红旗下》也曾听说过,却没有真正的读过。这两天一气呵成拜读完毕,被老舍这篇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感染着,感叹着;还真得感谢我的学生英成的一篇老舍《正红旗下》的读后感。
首先,让我吃一惊的是一名初一学生竟然喜欢老舍的作品。在这个动漫满天飞的年代,又值这个二维空间的年龄,小小的人儿竟然不是沉迷于动漫里,而是钟情于老舍笔触间。“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在他辞世六十年后仍有粉丝崇拜,不能不令人叹服其才情笔力。
其次深深吸引我的是英成读后感的题目——《却把鲜活浸沧桑》。这是一个很有文学功底的标题,对比手法的运用给人留下了无比深思的念想,“鲜活”怎么会和“沧桑”沾上边呢?这让浮躁于生活表面的人乐于想从鲜活的事物中找到“沧桑”,也让那些浸在沧桑里的人急于品到“鲜活”的味道。我却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我是带着一种莫名的审视想看看我的初一学生,是如何把这样一位“大家”的“鲜活”浸到“沧桑”里的。
正是因为这种戏谑让我沉浸在这篇读后感里不能自已,正是这种不能自已让我两夜未眠通宵拜读老舍的《正红旗下》,这是一部老舍先生倾注了极大心血却没有完成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的家传性质的历史小说,虽然8万文字只描述了自己的降生,尽管只开了一个头,但已经显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老舍晚年创作风格的成熟和发展。
英成的读后感是从品味人物形象入手的,自言自语式的开头,看似小孩子的闲笔,细咂却笔笔不闲,牵出了沉重的历史,牵出了清新质朴的语言,牵出了要品味的特色人物,那“幽默里包着的辛酸”,那“清新质朴中的沉重”,那谁也不敢心旷神怡的“大姐婆婆”“多老大”,虽是未完成时,却令小作者“那么喜欢”,无不让读到它的人急于寻根究底。文章结构清晰,点面结合,先总写了文章中给小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接着泼墨如水的描摹了特色人物“大姐婆婆”,漫画式的涂鸦了“大姐夫”,愤笔涂抹了“多老大”,简笔勾勒了“云翁”“正翁”;描述精准,评价犀利,笔法老道;怎么读也不像出自初一学生之手。
令我咂舌称道,扬唇微笑的还是小作者的结尾三段,由此看,英成确实读了老舍的诸多作品,比喻形象,一针见血,文中评论道:老舍先生的作品像是桂皮,入口是甜,越嚼越辛辣。那一个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包含了同情、讥讽、警示。回忆起来可不是吗,那《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那《鼓书艺人》、《柳家大院》,那《茶馆》、《龙须沟》中众多人物哪一个不是鲜活饱满,又有哪一个不包含了同情、讥讽。
结尾耐人寻味,又照应标题。正如英成结尾所言《正红旗下》舍去了成为惊世名著的机会,却依然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名著。
以上就是正红旗下读后感,正红旗下读后感5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正红旗下读后感,正红旗下读后感5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