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10篇

时间:2022-08-24  分类:读后感

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篇1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吴敬梓所作,以“讽刺”为主感,表现,反映了明清两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文人的心理观念的腐朽及科举,礼教与腐败事态。至今仍非常具有警世意义。

既然写读后感,就必写作者经历,以之结合,才可感而写。作者吴敬梓,一个厌恶世俗,愤度全伦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场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纠葛,也由此着作了《儒林外史》,此书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鲜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画代表了作者对封建事态的一定看法。鲁迅先生曾评价此书表述的委婉,犀利却直白,不失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可见此书的成功。

读儒史,让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顽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让我思考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高举列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本的国家;现在的中国更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这令我们中华儿女感到无比骄傲。但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总还是有一些绊脚石,例如:贪污及腐败之风不减,法律体制尚未较为完善,诸多政府机构缺乏监察,环境恶化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解决的问题。

“趁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尽己之力,为建设强大,民主,美丽的中国作出贡献。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篇2

这天,我读了一本讽刺小说,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一样表现。描述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疾终正寝。这件事充分表现严监生吝啬,爱钱如命,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咱们去领悟。相反,咱们在生活中学习并领悟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场就是和严监生一样。而严监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严监生吝啬到连给亲人花一点钱都不肯,充分得体现出严监生爱钱如命。而《儒林外史》开篇词中一个生于乡村的王冕,因家里没钱,就去放牛。但他钟爱读书,因此每一天赚的钱都去买书看。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县内的名人,许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理解,他逃到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说明他厌恶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咱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官员为了钱和权力,不顾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最终和严监生的下场一样。这些现实的事情告诉咱们做人不能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爱钱如命。

《儒林外史》教会了我要大方,不能贪小便宜。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篇3

寒假期间,老师让我们读了《儒林外史》,我深受启发。这是一部激励人上进和批判科举制度的好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书中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和一些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悲惨命运。

开篇王冕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可能我和他一样也喜欢画画的缘故吧。故事发生在元朝末年,有一个叫王冕的人和他的母亲日子过得很艰难,于是母亲让他去邻居家放牛,邻居同情王冕就收留了他。王冕就一边放牛一边不忘看书。有一天,王冕在放牛时看到了雨后美丽的荷花,特别想把它画下来。于是,他托人去城里买画笔和铅粉,学画荷花。开始的时候画得不好,但画了三个月以后,他画的荷花已经栩栩如生了,然后他就靠卖画赚钱奉养母亲。这让我想到“滴水穿石”的启示,水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滴穿石头,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以一定能做好。王冕出名后,有王爷请他做客,他不去,而是外出躲避。母亲见他性情孤傲,做官可能会得罪人,便叫他千万不能做官。后来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要征召王冕做官,王冕听说后,赶忙收拾行李,连夜逃往会稽山,从此过着隐居的生活。这充分说明他讨厌当时官场的黑暗。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不用整天为生活烦恼,有长辈的关心,有这么多可爱的同学相伴,还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 1/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儒林外史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儒林外史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范文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