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跟晏老师深刻长谈之后,池大为决定改变,为了妻子,为了儿子,不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能人。晏老师讲的几句话特别有道理,“那些人的气性景仰景仰是可以的,学是学不得的。我景仰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怎么样?”,“他们才气冲天,不可拘于斗室之内,性情独异,不肯垂首低眉伏小。他们是为社会不容的人,官场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必须出局。这成就了他们,又祸害了他们,他们的一生无不悲凉凄惨。”
池大为是幸运的,正当他想积极融入马厅长的圈子时,一个机会来了,中医研究院院长想拉他签字把罪状告到省里,一起搞垮马厅长。池大为没有签名,连夜告诉了马厅长,此举正式被马厅长拥入怀中,没有经济问题,就不会倒下。池大为先是当上了中医学会会长,顺利办好省中医学会的年会,通过博士生考试,评上副研究员,又胜任了医政处的副主任。然后是药政处处长,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厅长助理,厅长。
纵观池大为这一段宦海浮沉的经历,他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到“社会精英”的转变。所谓“社会精英”大概是人们在这个社会的熏陶下形成的特有的印象,似乎身边多少有些成绩的人都比较擅长跟人打交道,圆润、能屈能伸,关键时刻会站队,说到底还是要学会变通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有变通肯定是不够的,池大为的自身能力还是很强的,在中医学会发表了很多专业论文;借助同学的力量,和厅长一起申报了国家课题,组织了上档次的学术研讨会,并且在此之前把课题内容完成出版书籍,帮厅长申请下来博士点;又把前任药政处处长行医的事迹进行了广大的宣传,将他树为了省卫生系统多年来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一个标志;再有抗洪救灾的防疫工作,顺利安排马厅长向省委梅书记的汇报会;在站队问题前面提前得知消息,力挺马厅长。
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了点子上,深得马厅长喜爱,这才是他最终走向厅长的重点。我自己也深有同感,在这个“体制”内,只需要对领导负责,谁能够代表平台,谁能够代表平台讲话谁就说了算,仔细观察每次大领导讲话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只要是人都会有盲点,特别是在他自己关注的事情上,人性是很难改变的。
这本书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池大为的内心感受,可以从中读出他的挣扎、无奈和痛苦。与我而言似乎没有他那种转变的需要,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早已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为了生存、更好地活着,资源,利益在谁手中,自然就要去主动倾斜,去适应他们的规则,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这其中的艰难苦楚只能硬着头皮去面对。
最根本的生存解决不了,又何来精神、理想呢;电视剧和原著虽然有大的改动,但内核是不变的,都是优秀的好作品,故事的结尾,池大为站在父亲的坟墓前,注视着天空,让人意犹未尽。
《沧浪之水》读后感1000字3
阎真的《沧浪之水》中,并没有对社会现实做出直接的批评,而是把它剖开了血淋淋地放在阳光下曝晒,残忍的近乎真实。
小说讲述了医学院研究生池大为的官场历程,同时也是他的心路蜕变历程。由一个怀抱美好理想的正直青年,逐渐变得阿谀奉承,学会了勾心斗角,最终成为了干练狡黠的官场一把手。
在坚守医德的父亲的教导下,同时也在学校“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教育下,面对官场的一些黑暗,池大为首先是采取对抗的态度。卫生厅派他去调查下面乡镇血吸虫病的复发率,他坚持实事求是。对于厅里公车资源的浪费现象,他勇于提出问题。但得到的却是被下调到一个闲职上。事实上,池大为不是不清楚应该四处钻营,他也相信自己能够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然而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自己的良知都阻止他屈服于现实。他就是在这种痛苦的“生存还是毁灭”的斗争中,浑浑噩噩地渡过了五年。没钱,没车,没房子,一开始他还能以自尊为借口维系着这种生活,但随着妻子日渐的责骂和不满,看着老同学的“意气风发”,样样都不如自己,只会弄虚作假,溜须拍马的旧同事却得到升职后,内心开始产生了动摇。儿子的烫伤事件最终让他坚定了信念。他意识到这时他的名利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他有没有这些所谓的“虚名”是关乎全家的,所以……为了生活,他改变了,无奈地选择了自己以前所不齿甚至憎恶的处事方式。
为了赢得自尊,首先必须放弃自尊。后来的池大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逢迎,出卖,讨好,无所不为,短短几年,他几乎什么都得到了。但当池大为坐上权利的最高位,想要运用手中的权利真正去做一些事时,他才最终发现,在几千年来形成的的官场价值体系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他能做的,只是承认现实并按照现实的游戏规则去生存,因为那意味着权和利。
小说中池大为的转变是令人痛惜同时也是能够接受的,每个人在面对仕途,责任,感情的时候,内心的挣扎都是如此地心酸。正如池大为一样,他不是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只是他也无可奈何。
《沧浪之水》读后感1000字4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作者阎真,出版于20__年。从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迄今已经十五年,但为什么一说读后感就会想起它?因为写得太好了,对于社会、对于人性,对于人物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主人公想要在纷繁的世事中“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如此艰难,令人扼腕!还好,最后他拥有了一定的权力,终于做成了几件自己想做的事,也给读者以慰藉。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成了我重读频率最高的书之一,它似一本官场教科书,让人有相见恨晚之感;又似一本新时期的“《官场现形记》”,世间百态,官场百态,尽收眼底!夹缝中求生存,黑暗中踽踽独行,终于见到阳光,令人豁然开朗!读者诸君,跟我来吧!
主人公池大为,出身于乡村医生家庭,父亲因仗义执言被打成“右派”,由于出身不好,他多次申请上大学都被拒绝。恢复高考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于北京中医大学,是分配到家乡所在省卫生厅的第一位研究生。当时的厅长马垂章很是器重他,把他安排在办公室。但由于家庭教育使然,池大为刚正不阿,仗义执言,很快令领导失望、被同事排挤,身边的本科生已经提了科长,他还是大头兵一个;工资、住房等待遇逐渐与别人拉开差距,更残酷的是被挤出了权力中心,发配到二级单位“中医学会”,转眼毕业十年了,无权无势,本想就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写写论文、下下棋打发余生,但娶妻生子后,妻子的工作、儿子的幼儿园、住房等问题纷至沓来,使他意识到想独坐一隅了此残生也不可能!特别是儿子因为住房拥挤不慎被开水烫伤、去医院因没钱交押金得不到及时治疗、他亮出卫生厅的工作证却无人买账、最后还是求了原来特别瞧不上的同事、现在的医政处副处长丁小槐,孩子才得到及时治疗。经过这件事,池大为深深意识到,在当今社会,无钱无权寸步难行!于是痛下决心,要改变,要重新挤进权力中心,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最难的不是让别人接受,而是自己低不下这个头!读到这里,似乎心有戚戚焉!中国的知识分子,多少年来都经历着这样的脱胎换骨和自我改造,心为形役,比吃糠咽菜更加痛苦!
在池大为准备转向的关键时期,机会来了。厅里一拨人列出马厅长的八大罪状,到处找人签名。池大为也拿到了签名信,他的高参晏一鹤老师给他支招:连夜给马厅长打电话。池大为迟疑:“现在是晚上十点,会不会太晚?”晏老师的回答发人深省:“现在去也许还不太晚,明天一早就真的晚了!”果然,马厅长接了电话就让他立即去家里,他表了衷心以后,马上就有已经签了名的人来忏悔,池大为听马厅长安排躲在书房,心想,太悬了!明天早上确实就晚了!八大罪状并没有扳倒马厅长,反而使他坐稳了位置。池大为的妻子总结的好:“经济上和生活作风上都没问题,他马垂章还真不简单呢!”读者诸君,读到这里有感触吧?
还有一个细节令人难忘。马厅长退休之前,权衡左右,把当时还是厅长助理的池大为推到了主持工作副厅长的位子上,意在为自己退休后的一切便利打下伏笔。他本想在离任之后去人大或政协某个职位,再多享受几年好待遇,但池大为在组织谈话时明确表示“希望能够放开手干工作,不愿受到任何干扰”,等于婉言谢绝了为老厅长要待遇。池大为感激老厅长的知遇之恩,但他潜意识里又何尝不认为“凭我的能力、才学、人品,要不是你压了我十年,说不定我也早起来了”?!正因为此,老厅长从美国回来后看到人大政协都没有消息,心里也基本明白了,“看来谁都不能相信”。池大为派了计财处副处长去老厅长家里为他报账,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人在做,天在看,相信上天自有公道呗!
总体来说,书籍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如果能在此过程中增加经验、增长见识,指导实战,岂不是皆大欢喜!
以上就是《沧浪之水》读后感,《沧浪之水》读后感1000字7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沧浪之水》读后感,《沧浪之水》读后感1000字7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