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精选培根随笔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培根随笔读后感篇1
随笔,亦称杂文,为散文之分支,为议论文之变体,兼议论抒情之特性;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常借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之见解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欧美随笔,自法国蒙田始,情感生活、天地万物,谈笑之中,无不涉及。然十七世纪英国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培根,位高权重、目标宏远,其《随笔集》虽名从蒙田,而写法却与传统迥然不同,凸显缜密思维、大家风范。
作为大政治家与唯物哲学的先驱,在培根的随笔里你找不到抒情的内容,更多的是更具实用性的议论文。文题清一色的“谈……”“谈……”整齐划一。文章的起承转合也颇为规整,如第一篇《谈真理》,先用《圣经》人物的话“真理为何物”开篇,到当下人们偏爱虚假的现状,由古至今,再引用几条古人精辟的论述说明追求真理是“自身的唯一仲裁”。最后,用分析与对比,揭露了谎言的丑陋,总结全文。一篇议论文,名言做血液、排比做肌肉;骨架则是自己精妙的概括:“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谈学养》“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谈美》:“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论友谊》……这些句子多用对仗和排比,多放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信手掂来几句,都不失为精妙格言。这样一篇论文,在千字的篇幅内,便被塑造的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其他随笔,大抵如此,更体现了培根文字的深刻老练、道理明白,
所以读完他的随笔,我听不到他灵魂深处的絮语,也不想再和作者犹如朋友般谈心,到好像是在听一名高人赐教、一名法官判案。
培根随笔的题材,既没有“论悲伤”、“论口才”这种个人化的色彩,也没有“论宇宙万物”、“论灵魂永生”这种飘渺唯心的色彩,他热衷的是人、社会、国家的利害关系。工作之余创作创作随笔,谈谈国家真正强大的方法,谈谈宗教统一的利弊……随笔竟成为了他抒发个人建树的平台。培根,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兴贵族,一个才华横溢的政客,对治国处世都思考出了一套体系与说法。可惜的是,在文章中宣扬节俭的他,却过着连母亲都看不过去的阔绰生活,又因受贿从大法官权力顶峰跌落,这个理性的人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纠缠。或者说,他其实是一面论述,一面提倡利己主义,大有中国古代法家的气息。因此,读他的随笔,我也读出了不少对底层人民一贯的冷漠,以及一个政客有些令人讨厌的圆滑。
正如培根所说:“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对于一本书,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不得不感谢培根,他的集子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培根,分享了他来之不易的人生智慧,并在无数人的理想中传承。
精选培根随笔读后感篇2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外表固然重要,可以向外人体现自己,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
美丽,是一个永远讲不完,也无法讲完的话题……
以上就是精选培根随笔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精选培根随笔读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