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暑假读后感

时间:2022-07-14  分类:读后感
今年八下期末考试的结果已尘埃落定,自己马失前蹄了.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如晴天霹雳,本还抱有一丝渴望,但在那一通电话之后,便都无处寻觅了.等自己反应过来,顷刻间泪水翻涌而出,像泄了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我哭了,自记事起自己是很少哭的,因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可没人容我倾诉.那好几个日日夜夜只有我最清楚,“我努力了!”我敢说.而其也得到了收获,模拟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八上那次我也失利了,我多想打个咸鱼翻身仗呀!对这次的胜利,我已经“蓄谋“很久了,可事与愿违.在那几日,我极度消沉,堕落,不敢和同学通电话,上网也常隐身.闷闷不乐几日后,父亲终于发话了,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懂,谁都懂.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找“错因”,正如诸葛亮所说: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不然再多的失败也不足为奇,同时也是徒劳的.经过这一次的惨训,我悟出了两个对自己而言的真理:

一、在考试前必须调整心态,不能沉迷于昔日的成就。

二、在今后考试中必须注意的一点,汇成一句话是:“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说能做到的人一定是“说到做到“的人,但说得到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我属于后者.考试前,我刻意的去复习了英语,做足了表面功夫,看似勤奋,却不然,我还未深入的去复习,那时有太多的“柱子“挡在我面前。

相通这些后,我便不足为奇会得此结果了.再说,经过这一番深思,尚且也对得住那“八二”二字(英语考试得了八十二分)。

现在回眸这件事,心中还为有些遗憾和委屈.但豁达些看待这件事,纵观历史,谁无遇到过点小挫折呢?本书的主人公培根不就是吗?只要我们在犯错中得到进步,不也是好事,也就应了那句话:“吃一堑,长一智。“

培根随笔暑假读后感4

随笔,亦称杂文,为散文之分支,为议论文之变体,兼议论抒情之特性;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常借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之见解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欧美随笔,自法国蒙田始,情感生活、天地万物,谈笑之中,无不涉及。然十七世纪英国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培根,位高权重、目标宏远,其《随笔集》虽名从蒙田,而写法却与传统迥然不同,凸显缜密思维、大家风范。

作为大政治家与唯物哲学的先驱,在培根的随笔里你找不到抒情的内容,更多的是更具实用性的议论文。文题清一色的“谈……”“谈……”整齐划一。文章的起承转合也颇为规整,如第一篇《谈真理》,先用《圣经》人物的话“真理为何物”开篇,到当下人们偏爱虚假的现状,由古至今,再引用几条古人精辟的论述说明追求真理是“自身的唯一仲裁”。最后,用分析与对比,揭露了谎言的丑陋,总结全文。一篇议论文,名言做血液、排比做肌肉;骨架则是自己精妙的概括:“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谈学养》“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谈美》:“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论友谊》……这些句子多用对仗和排比,多放在文章开头或结尾,信手掂来几句,都不失为精妙格言。这样一篇论文,在千字的篇幅内,便被塑造的有理有据、有血有肉。其他随笔,大抵如此,更体现了培根文字的深刻老练、道理明白,

所以读完他的随笔,我听不到他灵魂深处的絮语,也不想再和作者犹如朋友般谈心,到好像是在听一名高人赐教、一名法官判案。

培根随笔的题材,既没有“论悲伤”、“论口才”这种个人化的色彩,也没有“论宇宙万物”、“论灵魂永生”这种飘渺唯心的色彩,他热衷的是人、社会、国家的利害关系。工作之余创作创作随笔,谈谈国家真正强大的方法,谈谈宗教统一的利弊……随笔竟成为了他抒发个人建树的平台。培根,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兴贵族,一个才华横溢的政客,对治国处世都思考出了一套体系与说法。可惜的是,在文章中宣扬节俭的他,却过着连母亲都看不过去的阔绰生活,又因受贿从大法官权力顶峰跌落,这个理性的人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纠缠。或者说,他其实是一面论述,一面提倡利己主义,大有中国古代法家的气息。因此,读他的随笔,我也读出了不少对底层人民一贯的冷漠,以及一个政客有些令人讨厌的圆滑。

正如培根所说:“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对于一本书,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不得不感谢培根,他的集子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培根,分享了他来之不易的人生智慧,并在无数人的理想中传承。

培根随笔暑假读后感5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 2/2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培根随笔暑假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培根随笔暑假读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