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美国19世纪的超自然主义之父大卫亨利梭罗,不免想起田园哲学笔录《瓦尔登湖》。这部书都围绕梭罗为了验证自己离群也能生活的想法,并对当时底层农民的眼界狭小的不满,决定靠自己,靠智慧和双手生活,因此在一个叫瓦尔登湖畔定居,自己建造小木屋,说实在的,我自己很喜欢木屋的,还有草场。木屋里的东西也很普通,三把椅子,一张桌子,一个烧水壶,一张床,还有一些工具和干粮。每天出去捕鱼和翻地种豆,这不免让人想起了中国东晋的陶渊明,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诗句。
在一个人生活在瓦人登湖的时候,偶尔有一些过路人来拜访,大家一起谈论些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的事,是一种原始的最质朴的生活。
然而在过了将近200年,人不免有些怀恋当年梭罗离群的原因,在如此喧嚣的世界,是否还真的有人类安居乐业的宝地,不用关注现代科技的文明,远离纷争和斗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瓦尔登湖》诠释的是一种最原始生态的生活,茂盛的灌木,清澈能见底的湖泊,不用担心鱼的过度捕杀,只在需要是一种含信念,一把锄头,力量是不大,创造不了摩天大楼,但对一小块土地实则是厚爱,慢慢敲打和挖掘,雨水的滋润,使作物成长。梭罗做的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的活动,但最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要效仿,但最后又放弃了呢?原因吗,是复杂的,在经历了几百年后,人类是否还能如此放下一切的生活,我只能说,梭罗做的是我们向往的生活,但能体会其真正滋味,非梭罗莫属。
瓦尔登湖读后感500字6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年仅28岁,名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此书也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
哈丁曾说过《瓦尔登湖》资料丰富,好处深远,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梭罗对于瓦尔登湖的热爱,对于小屋的热爱,对于山林的热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热爱,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热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操!读这部书时我经常尝试着把自己放在梭罗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时我才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书中所有的事情都那么自然,所谓的心灵净化就是指这个吧!更让人叹服的是,每次读后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语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务必得反复读才能体会得到其感情的丰厚!
瓦尔登湖读后感500字7
结束了一学期忙绿的工作,迎来了假期。好想感受伴着油墨的香味和隽永的文字入睡的宁静,也许正是这种想往,使我想读一本安静的书,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就是这样一本书。
这本书是属于寂寞者的书,晚上一个人静静的看是最有感触。作者用最细腻的文字,记录了瓦尔登湖给他带来的无穷尽的灵感,那些自然和谐的画面让人向往。一个人被自然包围着,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站在湖边看着美丽的湖面,在别人看来这一切无非每天都是一样的,但在作者敏感的世界里,每天都是变幻莫测的,一阵风,一片树叶都是与众不同的,我始终相信所有的自然都是艺术,只是你不知道。这一切只能归咎于人类的无知,然而梭罗是清醒的,他放弃这个世界的所有,而选择到瓦尔登湖畔过隐居的生活。这是需要无比巨大的勇气,但也由此可见他对于自然的热爱是胜过一切的,他是自然的崇拜者和虔诚的信奉者。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的一切都是被赋予了生命,所以的生命都是值得被敬佩和尊敬的。所有的生命都能在自然中和谐的生活。在他的笔下那样的世界是遥远的,但也是真实的。只是我的的心被这个世界蒙蔽的太久而不相信,这世界曾经有那么一块地方竟如此存在过。纷纷扰扰的人世间,我们就这样昏昏沉沉的过着,既可悲又可怜。然而我们又能怎样呢,这世界上像梭罗那样自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也只是少数的,然而大多数的我们,只是庸人,平庸的人而矣,我们没有梭罗那样的勇气。但我们决不能失去那颗追求自然的心,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热爱,永远的保存着,不要丢失掉。
你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我喜欢我的人生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座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这只是一个简单画面,然而我们是否曾那样清醒的思考过,那样仔细的看着日升日落,这世界太阳每天那样习以为常的升起落下,我们又何曾看过日出和晚霞,我们抬头凝望天空又是什么时候的事呢?难道我真的很繁忙吗?忙的连抬起头的时间都没有吗?何曾我们想过,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呢?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和发现。世界很美很美,不要让繁忙成为借口,试着去体会。
然而我想梭罗的隐居也并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孤寂平静,这孤寂是从心发出的,孤寂的心催生了他深刻的思考,让我们也能那样学会孤寂学会思考更要学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瓦尔登湖读后感500字8
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发达,财富累积,人们获得了物质上的、富有的生活。而在19世纪上半叶,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处于“农业——工业”转型阶段,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物质上的欲望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财富、地位、名誉这些东西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当时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结果环境破坏,人们也遭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此时,梭罗就像个隐士,回归自然的他,关注着自然。与动物“居民”为邻,过着他想要的生活。当我了解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才明白他对疯狂追逐金钱的社会现象的担忧与对自然的热爱。
其实不仅仅是19世纪,21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还在为获得金钱而忙碌奔波,不管他们是为了获得更大数目的金钱还是仅仅为了活着,可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从书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热爱自然。而他自己在湖边的小木屋里当起了农民,与自然交朋友,轻松而快活。白天在林中、在湖边欣赏着自然,晚上记下自己的思考。人不应该对自己所生活的家园进行无情的破坏,因为我们至少要在自然的家园里生存。
《瓦尔登湖》或许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自然之子住在自然里的故事,更是一种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宁静的瓦尔登湖湖畔还留着梭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思考。人从自然中走了出来,却又不得不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那颗浮躁的心啊!若是它想要回到本真,抛开无谓的纠纷与困扰、功利与世俗,也只有回到自然中去,才能把心房里的灰尘打扫干净。
梭罗是智者,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唯有离开喧嚣的城市,才能寻得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只有在那瓦尔登湖湖畔,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就是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500字十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瓦尔登湖读后感,瓦尔登湖读后感500字十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