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当会读书,学会思考。通过多读书,才能获得文明教养,才能净化心灵世界,才能拓宽知识面。一本好书犹如一颗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多读好书,才有可能始终站立着,我们把这些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里,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美丽。教师多读好书,才有可能始终站立着,也才能教会学生“站立”着。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00字3
手中拿着南京吴非教授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已有一年多,因为工作时间的关系,也因为书的精彩。我陆陆续续地阅读着,在这个学期终于初步把它读完了。读罢掩卷,心中的震撼却不能平息。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教育者的一颗拳拳之心,为着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奉献自己、永不言弃的一名真正的教育者。
吴教授在书的序中这样写着:“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_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的确,教育并不仅仅叫给学生一些自然、人文的一些知识,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当然,如何为人虽不是仅靠学校一方可以独立完成,但学校对学生的“为人”教育却是不可或缺的。对人的教育是本书中最大的亮点,也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在选择重点中、小学,拼命考取重点大学的全社会氛围下,有多少家长关心孩子的“做人”;有多少人士明白国家未来的主人在未来是以怎样的形态来生活;中国在他们手中又会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的教育者,应该考虑的更多,而不仅是帮助学生赢得一个好的学校而已。
在“不”书中,吴教授观察着,忧虑着,反思着,更是行动着。他把自己的这种种思量和行动都记录在了书中。本书一共分成了六辑“一、永不凋谢的玫瑰;二、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三、爱与敬重的阅读;四、往高处飞!五、‘实话’怎么说?;六、在欢乐中沉思”。在这六个专辑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教育、对人生、对生命、对时弊、对专业、对教师群体的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在不同的角度下,我也感受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的笔触或温婉、或严厉、或辛辣、或沧桑。不论哪种,却都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原来教育可以是这样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永不凋谢的玫瑰”、“善良的心是一盏灯”、“教师要有精神追求”、“理直气壮谈‘教养’”、“爱与敬重的阅读”、“如果孩子们不懂得信任”等。
“永不凋谢的玫瑰”通过苏霍姆林斯基与4岁小姑娘的故事来测验,却发现我们的学生会洋洋洒洒地说出一大堆道理,从道德角度来教育一位4岁的小女孩(故事里,这个小姑娘把学校里一朵最大最美的玫瑰花摘下来想给病中的奶奶看一下),却没有人想到要保护小女孩那幼小的美好的心灵。小女孩的这一行为虽然与公共道德不符,可那却体现了多么美好的人性、人情啊!故事中大教育家表扬了小女孩,可测试中的孩子对这一行为都持否定态度,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中已经丧失了对基本人性的判断了。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所有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吗?
在“善良的心是一盏灯”里,作者着重提出,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仁爱的禀赋,要教会学生善良。只有仁爱和善良才能让大家觉悟,才能衍生出博爱,才能让我们拥有自尊!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讲的是上海的于漪老师,虽然年逾古稀,可她的职业敏锐和对新事物的追索,让许多年轻人都难望其项背。而她能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全因为在她的灵魂中那种对事业的“热爱”。有了热爱的品质,教师才能知道不足,才能保有对职业的激情,才能不断进修,才能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创造——我想这就是教师应具备的精神追求吧!
对于这本书的感受实在很多,可有些却觉得自己见识太过浅薄,不敢妄加菲薄。但是,从这本书中,我深刻感悟了教育的境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能不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群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管你伟大或平凡;贫穷或富贵,你都曾经有过自己的老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00字4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的一部教育随笔,由于是随笔,闲暇时读的很轻松,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作者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让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很大作用。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让人匪夷所思。案例:小A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小女孩,打扮得却很像一位假小子,非常听话,上课从来不讲话,却也从不发言。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竟然接连好几天没做作业,考虑到她性格内向,开始我让她回家补上就行了,老师不批评。可没想到平时那么听话的她竟然只补了一小部分。问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这孩子怎么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应该问问家长怎么回事?于是让她请家长来一趟,结果等了三天都没来,而且每一天她都会撒一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谎。事情更严重了,我于是亲自在放学时到校门口请其家长来谈谈。她妈妈到办公室后,我刚跟她妈妈说了一句:小A这几天作业一直没有完成。我话还没说完,她妈妈就冲上前,啪地使劲打了小A一巴掌,自己马上也红了眼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A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呢。她犯了错误自然不敢跟妈妈承认,老师要请她妈妈来,她为了逃避,自然要撒谎,而为了圆之前的那个谎,她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这无疑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家庭教育却起着关键作用,由于这种关系,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达到合谐统一。做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让我们为共同的目的一道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吧!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00字5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习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
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真善美,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
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以上就是《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