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8篇

时间:2022-07-06  分类: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两代人讨论的话题包罗万象,也有读者的回应和疑惑,这些深层次的思考不仅引人深思,而且荡涤人的心灵。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我们一起看看吧!


《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1

手捧一本《亲爱的安德烈》,此时的我已被其中的一个情节深深打动:“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地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长,有多远,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是啊,人生旅程,必然漂萍离散,哪有恒长的厮守?当我满怀憧憬地奔向远方,却从未留意在背后默默目送的她!

那次,我报了个夏令营,为的是逃离母亲的约束。临行当天,我起的很早,却发现厨房的灯竟然亮着,走近才发现,原来是母亲为我包了我最爱吃的饺子。在我狼吞虎咽时,母亲已经麻利地把我的行李收拾好。在去往机场的路上,母亲欲言又止,只是时不时地看我。

到了机场,母亲突然发现我衣服拉链没有拉上,于是费力地踮起脚尖,为比她高一头的儿子拉好,口中喃喃的说着:“出门注意安全,好好照顾自己。”她的眼中满是疼爱与不舍,我心中的坚冰被狠狠击破:我是多么无情,让母亲为我牵肠挂肚,我这么大了还不知感恩,只是一味地心烦她的唠叨,不时地与她顶嘴。母爱是自然界第二个太阳,无私地把母性的温柔给予了我,我则是一粒渺小的种子,贪婪地吸收每一缕光芒,但待我冲破土壤,却忘记了感恩!我突然看见母亲像疾风骤雨中的海棠,仿佛不堪一击!我敬爱的母亲啊!您何时消磨了自己的容颜?天边如血的残阳变得格外耀眼,像剑一般射入我单薄的瞳孔,我想把这讨厌的阳光揉出去,却不料它又化为一弯浅浅的水,在我的眼角,描绘出您慈祥的面孔!我紧紧地抱住母亲,哽咽了好久才郑重地说:“妈,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母亲的脸上终于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我读懂了母亲默默地目送只为你回头一望,只为你一句郑重的诺言。

鱼对水说:“你不了解我,因为我在你的囚笼里。”水对鱼说:“我最了解你,因为你在我心里!”

《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2

在网上购买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的时候,是因为看了她的《孩子你慢慢的来》被里面女性对孩子细腻的情感所吸引,想这本书应该是一本母亲与儿子沟通的或者如教育儿子的亲子书。

用了几个晚上,陆续的把这些书信读完,才感到这并不单纯是一个母子沟通的书信。里面更多的,也就是她更有意义的地方,是思考。无论是教授的母亲和十七八岁学生的儿子。他们能就很多课题,来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而且,很多问题。例如对于民主、对于贫富差距、对于政治思想、对品味或者生命等方面的对话和思考。我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不曾想象过的。我现在还记得,1997年领导人同志去世的时候,我在高中,电视媒体上在报道这位伟人的功绩。学校将了半旗,并举行了追掉会。全校的同学们,初中的和高中的一起,排队到学校礼堂里,穿着深色(蓝或者黑)的衣服,带着统一配发的百花,表情凝重的去参加追掉会。

在参加的过程中,电视直播着领导人的讲话,并且在领导人讲话过程中流泪的时候,我也感到,我们失去了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也不由自主的流泪。但看到周围的同学。很多都是茫然的再走形式,或者压根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政治,我们的课本虽然学了。但对他真正的理解确是非常的浅薄,学校这生活的周围,也没有人真正对这些关心过,或者给过你更好的分析。所以,觉得安德烈在这个年龄有这么多自己的看法,并那么幸运可以与他的母亲进行这类问题的探讨和沟通。

第二次是在1999年,南斯拉夫轰炸大使馆的时候,大学进行了聚会游行。我没有去参加。理由有两个,第一是开会第一课我们的教导主任给我们将过,__年的动乱,大学生被利用。要看清情况。学生运动的背后都会有政治势力,所以,学生在没有弄清真正形势的时候,不要去充当炮灰。这句话至今记忆深刻,理由二,我确实感觉自己对于政治有种天生的低能和抵制。觉得是那好像是一个我无法进入的世界,我也无法那个领域去展现我的爱国激情。所以我才不会去参加。

我处于安德烈的时代与龙应台老师的时代中间。是个七十年代的人。我对于童年的记忆,平淡、资源的田野画面。我的童年在农村,父亲是普通的教师,母亲是有着高中学历的普通农家妇女。在八岁的时候,父亲将我和弟弟及母亲一家从农村带出来。到了镇上上,然后,在到县城里。在大学之前,虽然也搬过几次家。但并不是那么频繁,对我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八岁之前在农村,8岁那年从农村搬到镇里,第一次搬家,一住8年,中间换了几次房子,都是单位分的。但没有换单位,一直过了8年,8年后16到了县城,住了两年学校家属院,93年在县城买了文教局给老师的房子。但年花了3万元。一直到今天。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家里没有搬家或者频繁调动工作,是否也是出于对我和弟弟的考虑。我从镇到县城正好是要升高中。但弟弟那时在上小学。大概他体会了一下从落后的地方到现场后的感觉。

我的自我觉醒时在高中,比安德烈和菲利普都要晚的,他们15岁孩子的对话,独立的意识,思考的问题,很多是我到大学都没思考过的。当年我在16岁的时候,也是忽然间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也是非常普通的人,不只是父母,也包括周围一起生活的老师,也是非常普通平庸的人。他们并不像以往心目中想象的那么高大。他们的思想也未必正确,甚至有些地方也没有见解。我很庆幸在那个时候获得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判断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够去思考。但思考问题的领域,仍是比较有限,更多停留在友情、爱、人生等上面。对于社会问题、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等的思考是茫然的,是自己溜进去了。但没有目的,也没有受到任何指引的溜达了一圈。懵懵懂懂的。所以说。母亲是能够深深影响孩子的。虽然不一定使他变得特别优秀或者和自已一样,但会引导他的思维方式

我的孩子现在3岁7个月。未来的日子,也会成长成一个个性十足的英俊少年、成人。信里有些情况我感觉也是将来我和孩子相处会遇到的。里面有一个母亲深深的爱,说的非常好。母亲对儿子的爱,是背后的。看着他,离你越来越远。我儿子对我的独立宣言会在什么时候,有时我也会想,未来在我儿子的眼中。我又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呢?或者会留下什么给我的儿子。会使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更加明澈、快乐、坚强。

这是本值得保留的书。里面有很多智慧的话语,思维延展的过程,也有深厚的母爱,并告诉你,该如何去爱,去沟通。


-->> 1/5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8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学生读后感8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