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10篇)

时间:2022-07-06  分类:读后感

《威尼斯商人》是莎早期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既有喜剧的欢乐色彩和气氛,又有悲剧的深刻思想和内容,是悲喜剧的统一体。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莎士比亚认为像安东尼奥那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人与人之间被金钱破坏的自然关系,实现美好的生活。而夏洛克那样的资本商人,重利盘剥、损人利己,则是社会矛盾的根源,美好生活的破坏者。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对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欺辱又怀有同情。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确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许多事情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所以,在爱情和友情面前,金钱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迹了。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2

夏洛克是全局的主要人物。他挑起了“割下一磅肉”的事端,但过于被仇恨冲昏头脑得理不饶人最终被鲍西亚套进“不可流一滴血”的圈套。开始有多威风,结尾就有多狼狈。

他是一个集“贪欲(财)、仇恨(种族歧视)、心狠手辣(磨刀嚯嚯向尼奥)的典型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犹太人的偏见,社会地位极低的现状,他的恨是有合理、正当的来源的。

他忍受孤独戚寞,当女儿与人私奔,庭上独自陈述,下庭时被人摘掉帽子、吐口水、陈述时被人“NO”下去。他都是独自一人站在法庭上做的“反方”,他陈述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智慧、理由,不是无赖,只是他的要求过于苛刻,使人无法接受。他对“奴隶制”的陈述讲出了大多人的真实生活,可他们毫不自责,夏洛克深受这种歧视的摧残,他代表了被资产阶级压迫的人民。他是不平等社会的社会残渣、代价。

他的犹太教的信仰反映了他的内心的善良远比表面的凶残真实。当安东尼奥依法令他信_时,他控制不住地哽咽,伏身以脸贴地,将十字架紧紧地握在胸前,“一切悲伤都没有眼泪”巨大的悲痛感咽食了他,也传染了在场的人,在场人并不同情他,他离场时也补了补少给他的一顿口水。他步履蹒跚,悲伤压垮了他的身体。与安东尼奥相对的是主教,他说“信仰不同你不必向我施礼”,这显出安东尼奥的不成熟与年轻幼稚。资产阶级对犹太人的过多、过分的压迫。夏洛克在改变信仰之时显出的痛苦明显比夺去财产显出的痛苦深。财富是夏洛克的生命,而信仰则是隐藏更深的生命之源——灵魂。

夏洛克的灵魂在被社会一点点地侵蚀。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的区分来自于“对比”。资产阶级的贵族有多少“特权”,夏洛克们就需为特权“付出多大代价(并且成果是给予贵族们的),人生来本是平等的,高低贵贱仅是对“身外之物”而言,无论是否是“犹太人”纯净的灵魂都是同样高尚的。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3

今天我读了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威尼斯商人》。我先给大家讲一讲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吧!

“不可丢弃英伦三岛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这句话是对莎士比亚这一生最高的评价了。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知道今天下次别依然在全世界还享有圣域莎士比亚,一生中有37部喜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流传于世(这一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请组织好语言。)

故事是这样的:

威尼斯有两个商人,一个十分仁慈,借不取利息,叫安东尼奥;另一个呢,十分吝啬。他就是犹太人夏洛克。两人人常常发生摩擦。直到有一天,安东尼奥的朋友,巴萨尼奥向他借钱。由于安东尼奥刚刚支付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堆货物,所以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他们只好向死对头夏洛克借钱了。夏洛克与他们签约:23个月内,以后钱不还,你就会被夏洛克切一磅肉。结果鲍西亚凭借自己的勇气、智慧,解救了安东尼奥和他的兄弟巴萨尼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宽容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人之间要彼此宽容,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 1/3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威尼斯商人读后感,威尼斯商人读后感600字(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