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红楼梦》,不仅是因为这本书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更是因为这本书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百花园。
《红楼梦》读后感个人体会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题记
在《红楼梦》中有“金陵十二钗”,在“金陵十二钗”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黛玉、宝钗二人。
她二人可谓是性格相反。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孤标傲世、追求真爱,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宝钗则是外表冷漠、内心炽热,她的外冷内热,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
黛玉在贾府既是客又是主,“寄人篱下”让她深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的处境,促成了她的伤春悲秋,见花落泪和种种“小性儿”。但黛玉实际上是一个纯洁、脱俗的富有诗人气质的青年女子。她从不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她也从不看重功名富贵。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尽管在“金玉良缘”的压力下,她仍坚守着“木石前盟”。看到这样的黛玉,怎能不让人心疼、不让人爱呢?可终究她还是败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黛玉的结局让人惋惜,可却这样的结局又是必然。在那样的社会中这样的黛玉注定无法生存。
宝钗与黛玉不同,她比黛玉“会做人”。“会做人”的确也是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这也是宝钗最后能得到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支持和宝玉成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待爱情,宝钗表面不在乎“金玉良缘”,实则内心早已认定宝玉就是自己的归宿。可她终究未赢得宝玉的心,最终落得个守寡的下场。
黛玉与宝钗性格虽不同,但这二人却同是有着才华,同是爱着宝玉,结局也是同样的凄惨。正如前文所说“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道出了二人的结局。她们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代表,也是这个社会的反映。红楼中的她们让人着迷,却也让人叹息。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读完这样的红楼,让人怎能不沉醉其中呢?
《红楼梦》读后感个人体会五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看尽红颜老,花落人亡而不知。
——题记
一曲《高山流水》牵动了多少知音的感念,一出《红楼梦》又何尝能诉尽人世的悲欢离合?悠悠然,记忆的线索在无尽的忧伤中,从那繁华鼎盛礼诗簪缨的朱阁口楼想起......
暮然回首,已沉睡了千百年的潇湘之外,被黛玉的纤纤玉指点醒。悄怆幽邃、不可久居的潇湘馆,却成了黛玉的起卧之地。泪洒斑竹,谱写了古代浩荡女子斗争之歌,用纤弱的笔触,挥下了千古绝悲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用姣瘦的身躯掀开了向封建社会挑战旳新一页,用娇残的面容面对贾府各个无能之辈......
黛玉是一泉如小石潭般的水,澄清、忧虑。她本是一棵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下凡,便掺进了这浑浊不堪的贾府,显得格格不入,仍保持原有的清澈。
诗是黛玉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寄托。黛玉诗的风格是他人不可比拟的。黛玉的诗平凡却比宝钗的更唯美、细腻,黛玉的诗脱俗却比宝琴的更凄婉。黛玉敢于追求、争强好胜,无限才华却无处可施,都在诗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黛玉的《五美吟》,对逝去丽人的幸福、人生的惋惜;黛玉的《葬花吟》,对零落成泥的花瓣的不舍和爱惜;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对秋夜听雨淅沥的感怀。知道黛玉停止了原本微弱的呼吸,都有“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眠”对她的告别。黛玉的一生都包含在诗中。对世间万物的爱惜;对宝玉的情怀感愫,也包含着在诗社中风花雪月、潇潇洒洒的岁月。
黛玉刻薄高傲,那是她寄人篱下,用来掩盖自己自卑的外壳;黛玉多疑宝玉,那是她害怕被她认为唯一最亲的人也离她而去;黛玉多愁善感,那是她对有生命的万物而惋惜。黛玉的一生凄惨却充足,因为她也活过、爱过、追求过,也经历世间的生死离别。也许,最后黛玉真的成为了潇湘妃子,她走了,到那极乐世界去了,翻飞的书页上还残留着她抚摸过的痕迹,窗外的芭蕉仍储着她的热泪,那一湖残荷也在倾听她无声旳心语。留着一段流水般的回忆......
冷月葬花魂的凄美,花谢花飞的无奈。潇湘馆内的斑竹依旧郁郁葱葱,只是伊人已逝,徒留神瑛侍者泪洒相思地!
最后是一句“好一似复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红楼梦》画完了最后一笔。合上书页,依稀间看到了她,她的执着,她的自尊,还有她那皱着的弯眉。
纳兰性德诗云,“独拥余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今夜窗外,又飘起了嫣红的雨,不知你的潇湘一梦又在何处。
《红楼梦》读后感个人体会六
古琴悠悠,飞残叶舞,婉约女子,深院锁倩影;漫天哀叹,失魂丧魄,美人迟暮,深院锁玲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断井颓垣,深院锁清秋。
——题记
于多少个夜晚,你让我心如潮涌,让我魂牵梦萦,梦回那场邂逅,梦回那个红楼……
黛玉
颦顰袅袅,弱柳扶风,你的生命或许就是这么一种永恒的存在.不知那沁芳闸,潺潺流水带走了你多少眼泪,多少缠绵的思念.你一袭倩影,茕茕立于树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把药锄埋葬了一地落花,却忧虑“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自古女子几多愁,只是他不明白,也不知怎样去捉摸你的心思.“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似乎,你早已料到他的未来不会与你交集.你懂,你来到这个世上只是为了偿还千年前他给予的恩惠.即使他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来饮”,也无法改变你们曲终人散的结局.
以上就是《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个人体会7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个人体会7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