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关于一个女人的爱情,她自己一个人的爱情,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
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我爱你,以我整个的一生,无论你认识我与否,无论你在我身边与否。也许,在我内心深处也会感到寂寞,疼痛。但我以我的方式爱你。这已然成了我的事,与你无关。
我们都曾深深爱恋过某个人,读书时的同学、生活中的偶遇、工作中的同事、聚会中的相识,也可能是窗前经过的那个她。反正就那样不知不觉的,然后为之疯狂,着了魔,上了瘾。一种纯真的爱沐浴着我们全身,一个眼神、一丝不经意的微笑都会令我们怦然心动,芬芳沁脾。这种傻气的爱恋就如同天大的秘密,我们不能告诉任何人,它属于我们独享。但我们会细细观察她的习惯,她的冷暖与爱好,她的每一个动作和每天要经历的人和事。我们为她祈祷,为她祝福,总是深情的希望她能永远的幸福与快乐。就如同张爱玲那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小心翼翼的守望。为着他不经意的一句话而雀跃,而失落。
总是习惯在人群中寻他的影子,远远的见了,或是单是听了那人的名字心跳就蓦然漏了一拍。怀有秘密爱情的女子,宛如一朵悄然结籽的莲花,含蓄而笃定。小说终究是小说,他不爱她,她又不肯要他俯身相就。她爱他,不想让他有一丝忧虑。她宁可独自承担一切,也不愿让他背上那个包袱。她要使自己成为他钟情过女人中独一无二的一个。
可是当然,他从来没有思念过他,甚至已经把她早遗忘在九霄云外去了。她知道,用道德、用伦理、用孩子是可以束缚住他的躯体。而她没有那么做,因为她知道那样他将不会快乐,他本性就是崇尚自由,热爱任性潇洒的翱翔天空。自始至终,她炽烈如一,无悔无惧,类似殉道的爱情人生不由让人肃然起敬。可能她不需要怜悯,因为她是何其的神圣,何其的高傲洁芳。所以直到临死前她才说:我死的很轻松,因为远处的你是永远不会感觉到的。倘若我的死会使你感到痛苦,那我也不会死了。我一直在想,男人在收到这封信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阅读。这晴天霹雳的重磅炸弹,必然使其心灵缺失一角,然而其已41岁了,再无风花雪月的青春浪漫,他该深度的思考人生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800字篇4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在读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多次后,我忍不住再次翻开书本,去细细体味这个陌生女人的真挚感情。刚开始并不了解这位奥地利作家,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这篇小说,使我深受感动。
整篇小说就是一封长信,通过这样一封长长的信,我看到一个女人坐在桌前写信,脸上或喜或悲。她在回顾自己的一生,回顾自己与那个“你,我的亲爱的,同我素昧平生的你”的爱情,或者这根本不算是爱情,只是她二十几年无法说出口的暗恋。
这个陌生女人是可怜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姓名。她原本可以过着富裕无忧的生活,却因为执念受尽了苦头。后来因为卖淫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也如行尸走肉般,没有灵魂,因为她的一颗心早已给了不值得她爱的人身上。她付出了一切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连上天唯一的恩赐——她的儿子也离她而去。她又是那样可敬,那样勇敢。敢问世间上有多少女人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拿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生命去爱一个人。少女时,为了他,义无反顾离开自己的家庭,自愿将纯洁的自己献给他;少妇时,为了他,果决地拒绝众多求婚者,离开相处多年的情人。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不禁要问:这个男人到底有什么好的,值得一个女人这样深爱,只是觉得这个女人太傻了。如果是我,我也许就会去追寻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让自己这样辛苦。当然,也许是我们不懂爱情的缘故。
作家又是何其有幸,被一个女人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又是多么令人讨厌,辜负了女人的一腔热情。他多情又薄情,两次亲密接触都没有认出女主角。每一次见面,她都多么希望作家能认出她来,认出她是领居家的小女孩,认出她是委身于他的纯洁少女。然而他不仅没有认出她来,还把她当作妓女,用金钱来侮辱,这是多么的讽刺!
看过很多电影、小说,没有一个角色给我如此深切的感受,没有一个人付出这样真挚的感情,它是那样强烈、狂热、持久。在作家看完信后,他感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人有多少热情能守住过去的情感,黎明和黄昏是两个世界的交集,而只是极为短暂的一刻,每一次的感动都在过往即逝。为生活奔波,与安逸享乐,是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谁会在清晨的缠绵和黄昏的安慰中耗费着大量的精力?
依依不舍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遗忘是减轻生活压力的最好方式。记不住曾经,好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永远大踏步地向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800字篇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著名的中短篇小说之一,它以书信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陌生女人在生命弥留之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和坚贞不渝的爱情信仰,向一位著名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这是一种大爱,一种毫无保留而又不求索取的真爱,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而用一生去守候的挚爱。高尔基由衷地赞美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茨威格是“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人”。
透过这篇杰作,我们便可窥见茨威格在刻画人物心理方面的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茨威格“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再现了女人痛苦的情感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这与茨威格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读他的作品,就犹如在审视我们自己,书中主人公走的心路历程,我们活多活少都曾走过。任何一个茨威格迷,不能品出书中人物心理的曼妙来,多少是不及格的。
这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一封冗长的绝笔信,采用回忆的手法,简单勾勒出了女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时光定格在了女人14岁那年,那时她是个女孩,有着所有女孩都有的腼腆与羞涩,就是那匆匆一瞥便命中注定了女人一生的命运。初遇作家R,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爱得那么坚定,那么执着,可以用一生去等待,即便是永远没有结果的等待!从此以后,他的样子将她整颗心迷醉,生命之舞也只为他一人而歌,以至发出“我只对你的生活,只对你的存在感兴趣”这样的感慨。这时女人的爱,是单纯的,也是纯心灵上的,没有任何肉体的欲望与焦渴。当然,作者这样安排也才是中规中矩的,符合一个14岁女孩的生理与心智特征。在那时的女人眼中,“对你的爱从来也没有像在这种天真的激情中表现得更为纯洁和热烈的了”。
时光也便在等待中向后退去,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某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他们把我拖到了因斯布鲁克去了,我已经一丝反抗的力气也没有了”,女人如数家珍般念叨。这一“拖”字用得妙极!它写出了女人内心的无法割舍,也写出了对作家R刻骨的爱。在没有他的两年里,她的世界一片孤寂,只有无尽的思念,“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而又感到孤独更可怕的事情了”。
在雾气迷蒙中,傍晚,女人又回到了维也纳,回到了他的世界里。这时的女人,已然成熟而美丽。邻家有女出芙蓉,岂容男子不动心。生性风流的作家R,便假借美名与之销魂了三个春宵,然后相忘于江湖,一如从前那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再后来,就有了他们的孩子,就有了她迫不得已的委身,就有了孩子的死,也便有了这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封信,就是女人一生命运的写照,尽管其中悲剧多于喜剧,悲歌多于欢歌!
以上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8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8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