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菜根谭个人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菜根谭个人读后感1
日前,有朋友专程从乡下老家来黄石找我,来的目的就是当面向我道一声谢谢。事情的起因是:他老家有栋房子被征收拆迁,在补偿问题上与亲叔发生了纠纷,还差点大打出手,在他正准备把亲叔告上法庭时,他偶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我分享的一则《菜根谭》,使他深受启发,从而放弃了与亲叔法庭上见的念头。这则《菜根谭》的原文是:“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他说他对这则文章的“注释”和“感悟”读了好几遍,使他明白了这则文章的真谛,他很赞同“炎凉的世态,在富足尊贵的人中,比起贫困卑贱的人来更加显得突出;妒忌的心思,在亲生骨肉同胞中,比起外界之人显得更加凶狠。这个时候,如果不用冷淡的态度来应对,不用平静的气度来驾驭,很少有人不是每天生活在烦恼的精神状态中的”这种对文对事很透彻的解释,对他教育很深,他也领悟了: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不着为了一点补偿款而去伤亲情。
他同意我在“感悟”中所说:“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红眼病,人一旦患上了红眼病,是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的。这种人在面对真正的强者时,心胸狭窄到连蚊子都要侧着身子飞进去,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丢到九霄云外。这种人认为自己是绿叶,那别人绝不能当红花,当他们感觉到成了别人的绿叶时,于是就会烦躁不安、心神不宁,处处都会找别人的麻烦,和别人过意不去。为此,在与这种人交往时,一定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千万不要去招惹,做到敬而远之就行。”
这位朋友还告诉我,他在来找我之前已经与亲叔达成了协议,亲叔也得到了老房拆迁的补偿款,叔侄之间握手言和,使亲情在和谐相处中得以延续。我想,这正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要的因文施教,因事启迪的目的所在吧。我听完他道出的故事,也笑了起来:“看来《菜根谭》还真的这么有影响力,既能解决处事中的矛盾,又能在为人方面指点迷津。要谢,我们还真得谢谢还初道人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事,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则《菜根谭》告诉我们:“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心冷”。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去面对、去适应环境,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才能去面对人生。
从前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总认为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如今再来看此书,而让我越看越着迷,书中的一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视了,确如咬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味。
《菜根谭》现在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很值得大家去读,书中内容言近旨远,雅俗共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使人警醒,也能使人引发无数联想,其儒家的道德,佛道的妙理,确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在启迪人、教育人、影响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它确实称得上是一本历世阅人的好书。其充满哲理的味道,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但是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一定要明白作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使得书中也存在一些糟粕,比如宣扬唯心论、天命论和消极厌世、浮生如梦的思想等,我们以历史的观点去看待,在批判中取其精华,千万不要用现代的思想去苛求于古人。
菜根谭个人读后感2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应该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来的虚空平静,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从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历程中我也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和提醒着自己,也在自己岗位变换的过程中不断领悟这段话的含义。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工作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必须先做好人,做人的态度决定做事的态度,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一切随遇而安就好。
菜根谭个人读后感3
我第一次看《菜根谭》是在十年前,那时太年轻,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很多东西都是囫囵吞枣。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经验
以上就是菜根谭个人读后感,菜根谭个人读后感10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菜根谭个人读后感,菜根谭个人读后感10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