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通过其细腻的笔触深刻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同时,也给广大的读者们留下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金钱与亲情,究竟哪个才更为重要?
初中生高老头读后感3
《高老头》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小说再现了19世纪巴黎的生活。后来,这部小说收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谓高老头,是一个名叫高利尤的老汉。读完这部小说,我的感受是为高老头感到悲哀。不得不说,高老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对两个女儿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甚至是偏执的。他在年轻的时候拼命打拼,依靠智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获取了大量财富,并依此将两个女儿送进了上层社会,而他自己并没有享受那份安逸和荣耀。后来,高老头在一个小旅店住了下来,然而两个女儿的境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她们无法分享丈夫的财产。高老头需要不断地变卖家产来替两个女儿还债,自己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苦。更糟糕的是,两个女儿并不爱老父亲,她们只是把他当做ATM机。但是,高老头对此没有一点怨言,他太爱女儿们了,爱得疯狂,任何一点关于女儿的消息都足以让他激动得无法安眠。遗憾的是,直到高老头最后病逝,两个女儿还是没有展现出一点孝心,若不是拉斯蒂涅帮助,只怕老头最后无人送葬。
再说说拉斯蒂涅,一个怀抱雄心壮志来到巴黎的小伙子。拉斯蒂涅想要进入上层社会,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对于他来说,上层社会是残酷的,尽管有个做子爵夫人的亲戚,可是对于他这个穷小子来说还是太难了。这时,恶人沃特汉给他出了主意,那就是通过做贵妇的情人来实现飞黄腾达。单纯的拉斯蒂涅并没有完全相信恶人,但他还是不知怎的疯狂爱上了黛菲娜(老头的女儿之一)。可是,拉斯蒂涅也没有顺利地进入上层社会,因为黛菲娜拿不到丈夫的一点财产。同时,拉斯蒂涅也逐渐看清了巴黎的现实:钱就是一切!这个罪恶的社会注定是由有钱人控制的。
读完文章,我多么希望高老头能理智一些,我多么希望拉斯蒂涅能更多的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可是,在那样一个社会,太难!最后用恶人沃特汉的一句话来结尾吧,虽然他不是啥好人,但这句话挺好的。“没有什么原则,有的只是事件;没有什么一定之规,有的只是随机应变。”
初中生高老头读后感4
读完《高老头》,我合上书,扬起头,不禁萧然泪下。可怜的高老头,只留给自己一万法郎生活费,而给了三个忘恩负义的女儿八十万法郎作嫁妆。的作家巴尔扎克用笔把高老头的三个女儿的可恶、狠毒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高老头即将离开这个美丽而残酷的世界,临终前,他不停地呻吟:“我要……要再见一次……我那亲爱的三个女儿……好吗?”说完,用满含泪水的眼睛祈求地望着医生。终于有个人,带来了高老头三个女儿,她们对父母的生死不屑一顾,更不会理会他浑浊的眼睛,还有他那布满皱纹的眼角流下的晶莹闪亮的泪花。高老头面对他三个心狠手辣的女儿,也无话可说,他缓缓地拿出一张纸,最后又望了她们一眼,就离开了这个令他伤心的世界。高老头的女儿们,拿走了那张纸,原来是他的遗言。可大女儿带着失望的愤怒,将纸撕碎了,漫天飞舞的纸屑,渐渐落入床前的火盆,燃烧了……
死亡,是穷人的一种解脱。高老头解脱了,希望在天堂的他能够得到安息。读完这篇文章,使我进入一个引人悲伤的境界。在高老头看来,对三个女儿的父爱是永恒的,但三个女儿对他的生命视为废物的无情,非常令我厌恶。我们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一对母子,母亲手里拿着一个花瓶,儿子走在旁边。看着母亲手里的花瓶,儿子闹着要玩花瓶。对儿子的无理取闹,母亲说:“小孩子不能玩花瓶,会摔碎的!”儿子不听母亲的劝告,还动手打母亲。母亲坚持不给,儿子又哭又闹,还骂自己的母亲;母亲执拗不过,终于给了儿子,结果太重的花瓶一下被儿子摔碎了。这个时候,儿子还把责任推给母亲,说母亲明知道重,还把花瓶给他。看到那一幕,我只能唉声叹气了!
想起高老头,想起生活中类似高老头命运的千千万万父母,我要对天下所有儿女说:“爱有很多种,最复杂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亲人之间的爱!”
初中生高老头读后感5
当我从众多书的目录中选择了《高老头》这本书时,原因只是因为它的故事简介实在是太有趣了,讲了高老头是法国_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托伯爵,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那知不到两年,女婿竟把他当作要不得的下流东西,把他赶出家门。高老头为了获得他们的好感,忍痛出卖了店铺,将钱一分为二给了两个女儿,自己便搬进了伏盖公寓。两个女儿只要爸爸的钱,可现在高老头已没钱了。最后他的女儿过着奢靡的生活,而他却穷死在小阁楼里。这样的故事情节实在是令人好奇。
但当我开始看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很无聊很枯燥,根本就提不起人的兴趣,因为开篇一直在描写环境,通过环境描写来铺垫剧情和渲染主基调。好像大多数外国的经典小说都是这样的,一开始都在进行环境描写,看《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也是这样,开头一直在写背景什么的,导致我也没能看下去。但是这次一定要看完啊,要交作业的。
但阅读到最后,我越感受到人性的冷漠,那么为她们付出的父亲,她们也只是不断压榨,从来不去关心一下他,难道她们认为她们的父亲理所当然为她们卖了自己的店铺和住进了最低等的房间?这是高老头死前的一个片段:“‘一个也不来’拉斯蒂捏嚷道,‘让我写信给她们。'’一个也不来,‘老人坐起来接着说,’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要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朋友,你别结婚,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到世界上来,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她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高老头死了,两个女儿谁也没有来,他的钱都给女儿花光了,到死连入殓的衣服都没有,是拉斯蒂涅卖了自己的表才给他入殓的。”
终于认清女儿的真面目,但是已经没有重活的机会了,他要带着遗憾和不甘去世了!
以上就是初中生高老头读后感,初中生高老头读后感五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初中生高老头读后感,初中生高老头读后感五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