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不遵守秩序”的孩子,通常会软硬兼施、绞尽脑汁地去“对付”,正如雷夫老师所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第56号教室,孩子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并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和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与铁腕管理相反,雷夫老师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雷夫老师认为,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他总结出了教育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的,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的。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用奖赏的思维鼓励学生完成作业。但这样,学生的交作业方面做得很好,却对作业的内容理解得很少。雷夫说: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的行为的做法很危险,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不要让孩子整天忙于讨好老师。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能做遵守规则的孩子也好,其实,有时可以超越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学生做到这一点是让人欣慰的,可是做到这点是很难的,雷夫的学生却做到了,受到了代课老师的好评。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雷夫用了好几个方法来教学生第六阶段。他用很多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教导他的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的,而且一直那样去做。
在这本书里,雷夫老师对班里一位不交作业的孩子的教育同时也给我很多的启示:丽莎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交作业时找不到了自己的作业,并当着老师的面到处翻自己的书包和资料袋。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贯这样的学生很多时候可能就忍耐不住了,会大发雷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变成一位“大恶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师低下身子说他相信她,相信他写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不过有一个大问题需要丽莎注意,那就是乱放东西。然后告知她可以在两位同学中挑选一位,中午帮助她整理资料袋。结果,从此以后丽莎的作业再也没有找不到过,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径的教育,这也是没有害怕和榜样的教育。我的工作中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形,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56号教室不可复制,雷夫老师不可复制,雷夫老师的执着、爱心和智慧将影响着我、指导我努力去做一位学生信任的好老师。我们都不是雷夫,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学着做雷夫。感谢学校为我们推荐了这么一本好书!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500字五
一直以来,特别喜欢看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丛书,因为它在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与震撼的同时,更能使我鼓起勇气,满怀信心地做一名好老师。
在中国,很多教育专家一直告诫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当听到这句话我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的压力。雷夫:老师却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认为有些学生就是教不好的,他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但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给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一个老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打开扇门,学生要自己走进来,他不会使劲地把学生推进这扇门,不是拉他们或者推他们进来,而走进来必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雷夫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许多做法,虽然中美两国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和环境不同,但是对于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管理和教育,我认为雷夫的一些教育思想和做法很有借鉴意义。这也使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课堂上的一幕。
这是一节美术知识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间色与原色之间的关系,掌握三原色两两相加形成三间色这一知识点,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给每组学生准备了等量的三原色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和笔洗等。
上课后,我对同学们说:请你们将自己带来的美术用具收起来,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昨天晚上,老师在画范画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颜料色彩不全了,只剩下三原色红黄、蓝,可老师要画的画色彩很丰富。现买肯定来不及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接着,我出示了一个色相环,图中只有红黄蓝,其他色块全是空白。
同学们面面相觑,教室里鸦雀无声。忽然,一个男同学喊了声:能!可以调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如梦方醒,跟着喊:可以调!怎么调?我抓住时机:现在就请各组同学用你们桌上的工具试一试,看看能调出什么色?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挤颜料,有的调和,有的在纸上试色,活动过程中,我听到有的同学说:看!变色了!绿色出来了!有的说:多加点红色,看看会怎么样?……我看着同学们那积极、投入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偷快。实验活动完成后,我让每组的代表汇报发言,王利说:老师,我们经过实验,调出了橙色、绿色和紫色。红加黄是橙色,黄加蓝是绿色,红加蓝是紫色。李珍珍说:我们调出了不同的橙、绿、黄色,比如:调绿色时,如果加的黄色多蓝色少,就形成黄绿色;如果加的黄色少蓝色多,就形成蓝绿色。我一一肯定了同学们的发言,并告诉他们:三原色两两相加调和出的橙、绿、紫色叫间色,它们随混合色中各色的多少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间色。这时,有个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崔云睿站起来说:老师,我把您给的三种颜色全调到了一起,就变成黑平乎的了。同学们哄笑起来,我却高兴地说:你很有创新精神,总是与众不同,你调出的确实是黑色,黑色不叫间色,而是叫复色。复色是由三种原色混合而。
这时,班上的学习尖子邢立华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所有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调和出来的,它包括间色和复色。我想如果魏峥不是把您给的颜料都调在一起,而是将三原色有多有少地调合在一起,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复色。听了她的发言,我立刻向她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并用力点了点头,赞叹道:真棒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要求试一试。我趁热打铁,又给他们每组加了一些颜料,让他们充分地去验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于是教室里又一次热闹起来。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但找出了知识的答案,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治了师生关系,这样的课更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来的知识远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要实惠得多。
从雷夫这样一个优秀的教育同行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想要完全模仿不太可能,雷夫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等你成为雷夫,你就可以这样做了!希望中国有更多的雷夫,每一个教师都努力成为雷夫!
以上就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500字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500字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