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2-05-17  分类:读后感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拿到一本书我会先看看这本书的序言,尤其是作者的自序。这本书序言开头是这样的“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并没有超越常人之处,我所做的工作和其他数以万计努力奉献、希望世界变得更好的老师们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屡屡受挫和睡眠不足都是家常便饭。我经常大清早醒来,就开始为了一个无法得到妥善教育的孩子而烦恼不已,有时候觉得当老师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段话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我觉得这和自己的内心是极度相近的。抱着好奇的心理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希望自己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困扰自己问题的方法。雷夫,一位平凡的教师,他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造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信任与耐心,感悟了热情与责任,留下了钦佩与感动。

书中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缺乏了某样东西——害怕。单纯的信任比害怕的威信更重要。雷夫和我们大多数教师一样,最开始都认为要给学生下马威,这样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学生才会听话。今年我接手初二学生心里就有一定的忐忑,因为听其他老师说过这届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基本上是板着一张脸上课,严肃的处理每一件事情。经常性的大声呵斥,对那些问题学生的批评更为激烈。可开学没有几天就出现了三次学生顶撞老师的事情。其他老师每次告诉我的时候,我的怒气就急剧上升。心想:“多少年没遇到这样坏的学生了,怎么连最起码的尊重老师都做不到”。接着就是我找出这个学生先是严厉的批评,然后开始讲道理。但我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当时给“镇”下去了,一转眼他们还是老样子。其中一个男孩子在我批评他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抗拒是我很多年没有见过的。这是一个问题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甚至说过一些与他这个年龄很不相符的狠话。他也是我学期初就打算重点教育的对象。前两个周就在我反复的批评与他反复的对抗中过去了。但这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我也发现这两个周的我这越来越不像我了,与我自己所想的教育效果差距也越来越大。后来我开始尝试与他多交流,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学生很喜欢“讲道理”,或者说是局限于自己所谓的“道理”中无法自拔。我就想是不是能在这方面有一个突破,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

课外活动其他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队的训练,教室里剩下四个学生,我在教师里监督他们自学。不大一会他又小动作不断,而且愈演愈烈。我告诉自己不要发火,要冷静。这次他的道理是课外活动应该是自由玩的时间。我顺着他的理由心平气和的一个个驳倒了他所认为的道理。从他的表情中我知道这次谈话的效果胜于以往任何一次,最后他也认识到了错误,真诚的道歉了。或许这次谈话的作用,这以后他经常到办公室告诉我某某同学违反纪律,在什么方面做得不好。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先表扬他能发现别人的不足,再利用这个机会问他应该怎么做,你能做到吗?同时也鼓励他发现班级的情况就来汇报,他很欣然的接受了。现在这个学生的改变仍不能达到我们的满意程度,但我知道他慢慢的在改变,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改变。读了这本书,也使我彻底明白:光镇的住是不行的。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一方面,要和学生们互相信任。信任可以取代恐惧,信任可以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这样处理问题也变得容易起来。正如书中写到“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最后,我非常感谢学校举办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能静下心来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总之,这本书需要我细心研读,慢慢消化。因为我们和作者雷夫一样,我们都有一个教室!一个注定不一样的教室!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先把学生变成天使,再让他们爱学习,这是我今年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五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一个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老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会施魔法的老师?读完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师角色,不自禁地感叹:做教师就应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追求的教师!

读着这本书,我的内心还是翻腾起不小的“浪花”: 雷夫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有智慧、充满爱心的老师。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全面而详细地阐述和介绍了雷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有效行动。雷夫倡导“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取悦某人———我要遵守准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第六阶段的道德要求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慎独”不谋而合。他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注重写作的培养,并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他让学生热爱地理和历史,和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音乐和美术的修养,热爱运动,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所有这些,看似和普通老师没什么两样,但在每项教育活动中,都充满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学生和他在一起快乐无忧,每项学习学生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旅行两项活动,更让学生全情的投入和无限的热爱。

雷夫也是在标准化测试的大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径”,即实现了“终身性”教育,也没有影响应试的效果。引起我心灵微震还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断思考的态度。曾经他自认为自己的科学课上的很完美,并让他的继女来欣赏。女儿一句“将来没有一个学生会成为科学家或从事研究工作”,使雷夫陷入了思考。他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沉下心来寻找问题,最终找到原因,改变了方法,后来的学生不断的有科学家或医生等科研工作者出现。

因为对工作的爱与专注,才会出现“头发着火了”也不自知;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读完这本书让人感动和难以忘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根本。下学期马上要教初三了在新的一学年里我应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些什么呢?雷夫说:“这是你拥有的时间,是你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又一段历程,假如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我坚信我能做到让自己和孩子们满意!



-->> 4/4 文章结束,返回第一页

以上就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