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

时间:2022-05-02  分类:读后感

王国维对词之境界尤为推崇,开篇就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理论,诗家所说的境界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三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

《人间词话》,字字珠玑,读来口齿生香。作者王国维先生,才情与睿智,令人叹服。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语别开生面,鞭辟入里,浑融贴切,高矣。非此,无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说灯火阑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独上高楼,也只是昨日西风而已。求索无门,茫然无绪。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

初学诗词,偶有涂鸦之作,亦尝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观之,终难登大雅。言情言景,娇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华,可鄙之极。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说,词人之词,有倡优和俗子之分(此处不是原文)。倡优之词,在于娱人,虽有媚骨而可亲也;俗子之词,在于逞才,每有骄气而不可近也。观我之词,俗子之俗子,骄不足而气不盛,陋矣。

词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连连,才墨不足也。昔时幼安化典于无形,不着痕迹,心驰慕往,雀然欲试。填江城子一首,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贻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达也。境界有造境写境之分,又有有我无我之分。此处无心一一叙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诗词之造诣,受益匪浅。

有时不曾填词,非无心思,实不忍惊先生湖底幽梦。

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篇2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书作者王国维,字静安,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该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他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词的意境之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种境界,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潇洒的风景,西风黄叶,山长水阔,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理解成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要经过的一种孤独寂寞的状态,而一人独上高楼,遥望不尽的是天涯漫漫长路,是为孤独寂寞。但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种境界,这句话引用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第三境界,这句词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者,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只有在经过万水千山寻寻觅觅后,在不经意的回首间,才发现豁然贯通。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等等,大师的阐述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不谋而合。洞悉人生所有成功的个案,无不经历这三个过程: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执着追求,最终才能获得顿悟。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的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关于王国维的这三重境界的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重境界是教师要对教育、对教师职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有一个愿景。第二重境界是教师要不忘初心,虽经磨练,但终生不悔,之后才能达到第三重境界。这一境界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之所在。看到学生成长,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历经磨练后豁然开朗,祝愿每一位老师都能享受看到学生成长后那份喜悦欣慰!


-->> 1/2 文章未完,请继续阅读

以上就是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小说人间词话读后感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