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义。要无愧于“义”字,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能做到“义”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义”字,为了真理就可以奋不顾身了。一个不信“义”字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体现的忠、义二字之外,我对故事中的一些情景还略感不仁。武松,他为兄报仇,杀了嫂嫂与西门庆;还有他血溅鸳鸯楼,把气撒到了别人身上,连看马的也不放过……毕竟是一条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宝贵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轨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偿吧。还有那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有这样滥杀无辜的必要吗?
故事里体现的忠、义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在的法制社会里,像武松那样凡事用武力解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万万不可盲目地学习其中的处事方法。
中小学生经典名著《水浒传》读后感4
我所说的两位“吕布”,一个乃小温侯吕方,一个赛仁贵郭盛。他们各持方天画戟,武艺精通。擒人如擒鸭,捉将似捉鸡。诗曰:“捉将似捉鸡,擒人如擒鸭。画戟手中执,武艺真高强!”原本乃敌人,“不打不相识”嘛!
打的时候激烈!宋江和花荣被刘高陷害,被黄信安囚车运往东京。半路上被三位好汉救了,那三位好汉就是燕顺,王英,郑天寿,后来,秦明和黄信亦上山了。他们被迫上梁山。于路上遇见了二吕。他们正在打斗。从山头转出一对绿甲吕旗的军队来,头领正是吕方!从山腰转出一对白旗白甲的军队来。头领正是郭盛。他们打了起来,方天画戟如灵蛇,一对虎厮杀,两条龙相争,你来我去,毫不放松。吕布爆发世纪大战,方天画戟不饶人!挡下刺上,挡上刺下。人看得眼花缭乱。吕布的方天画戟忽上忽下!无人能劝!斗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突然,大战停下来了。原来方天画戟上豹尾缠住了,花荣取箭,看的豹尾较亲,一箭射断豹尾。又开战了,刺上刺下,雪花般的,斗了一百余回合,好吕方,__越勇,真郭盛,__越猛!又缠在一起了。花荣又射断了豹尾。两将这才来参拜花荣和宋江。各介绍了自己,讲了自己的来历。宋江从此敬佩。
两将真勇猛,诗曰:“勇猛无敌谁人敌,两将敌人成朋友。方天画戟谁人执?使得熟练万人敌!”真勇猛!
中小学生经典名著《水浒传》读后感5
恍惚中,我看见一个壮汉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衣着像古人,手里拿着一根铁棍,像是搞服装秀的。我问他是不是搞服装秀的,他没有回答。
突然,我听到一阵低吼,马上后退了几步,只见一只斑纹吊睛猛虎从树丛后面向那壮汉扑来!那壮汉立刻一闪,躲过这一扑。之后,那老虎往后一掀,掀起壮汉所在的大石头,尾巴一扫,仍然没有碰到那壮汉。紧接着,壮汉的铁棍向老虎打去,却打到了树上,断成两半。壮汉急了,直接骑到老虎背上,碗大的拳头像雨点一般落在老虎的头上、脸上,终于,老虎不动了。终于我认出他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松!
武松从老虎背上下来,一脚把老虎路踢得眼睛、鼻子、嘴巴都流出血来,老虎再也动弹不得。之后,武松向我走来,目露凶光,我害怕地揉揉眼睛,眼前的武松消失了,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敞开的书——《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朝的施耐庵写的,讲的是北宋时期奸臣遍布,很多人遭受奸臣高俅的陷害,落草为寇,渐渐形成了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大聚义。但是,好景不长,这一群人被朝廷安排征战反贼方腊,纷纷战死沙场,只有二十五人活到了最后。
我觉得,北宋时期奸臣当道,英雄无用武之地,林冲武艺高强,人又谦和,却被高俅骗入白虎节堂,判了重罪。宋江酒后写了一首诗,黄文炳说它是反诗,于是宋江被打入死牢,梁山好汉把他救了出来。这些人都有相同怀才不遇的经历,才会一起落草为寇,而现在,只要有才华的人就会崭露头角,例如,心怀天下的可以当总统,喜欢天文的可以当天文学家,写作好的可以当作家……我们真是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水浒传》既是好汉们的赞歌,也是好汉们的悲歌,为什么是赞歌呢,因为他们行侠仗义,兄弟情深。为什么是悲歌呢,因为他们一百零八人都以悲剧收场。我希望《水浒传》这样的故事不要在现实中发生。
以上就是中小学生经典名著《水浒传》读后感,中小学生经典名著《水浒传》读后感5篇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中小学生经典名著《水浒传》读后感,中小学生经典名著《水浒传》读后感5篇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