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记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征战的故事。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故事是经过作者罗贯中加工美化的。下面是小编整合的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范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范本1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给我们描写了一位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武力超群的吕布,粗中有细的张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为我们展开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周公瑾火烧赤壁,关羽放水淹七军,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些小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了,下面,让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一回吧。
一天,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一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就能造好,并立下军令状。周瑜以为孔明正中自己的圈套,非常高兴,他让工匠们故意延迟,不给他备全造箭的材料,并派鲁肃去诸葛亮那儿探听,为他报信儿。
诸葛亮见鲁肃来了,向他借了二十条快船,让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住,两侧插满草把子。并嘱咐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第一、二天,都没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晚上,孔明带着鲁肃进了船,二十条船一字排开,向曹营开去。当时大雾漫天,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出动,让一万多名射箭手往江上射箭,箭如同下雨一般射向江中,不一会儿船上就插满了箭。
天亮了,孔明让穿向回开去,曹军想追,可来不及了。船开回了南岸。这是每条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一共有十余万支。周瑜看了船上的箭,长叹一声,说:“我真不如诸葛亮。”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从这一回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孔明超群的智谋。像这种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非常精彩。每一回里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爱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范本2
暑假期间,我看了很多很多书,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三国演义》,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本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这本书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兴衰过程,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风云画卷。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备之仁,曹操之,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张飞之莽……每个人都写得栩栩如生。
不过,《三国演义》中最让我感慨万千的还是吕蒙,吕蒙是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候家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他自己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于是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我有很多的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他就以这个理由一直推托。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多次告知他学习的重要性。吕蒙听了孙权的话,非常感动,便抓紧时间开始学“四书五经”和各种兵书。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后来终于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个大都督,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我也曾经是那个“吴下阿蒙”,记得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拿起笔就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个字来……记得有一次又要开始写作文了,我又在那犯愁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文文,写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长期的积累,所以你需要多去阅读增加知识积累……”听了妈妈的话后,于是我一有空捧着书认真阅读,不过开始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看书,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书会给我带来很多见识和乐趣,因为书本可以带着我游遍祖国大好河山;书本可以带着我穿越历史;书本可以带着我遨游太空……慢慢的我也成了一个手不释卷的小书虫,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的文章还获得过很多的奖哦!
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范本3
读三国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当空,在脑之海中,波光闪动。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范本的全部内容,望能这篇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三国演义经典名著学生个人读后感范本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好学习网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